陈晓淋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300
【摘要】《指南》强调“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从游戏与教学的价值中提出:每一个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进而提出“让幼儿在游戏中绘画”,但审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让幼儿喜欢绘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让绘画真正成为一种幼儿喜爱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
【关键词】 游戏 绘画 环境 兴趣
【正文】所谓游戏化绘画教学就是教师把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游戏,使游戏和绘画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和绘画的相互结合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他的著作《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提出:“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满足。”实施游戏化绘画教学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能够使幼儿内在情感得到自然流露,从中让幼儿感受到绘画的无限乐趣。但审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常常可以看以下的问题:
1. 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幼儿不喜欢。
教师的教学形式无外乎:出示范画—引导观察—教师讲解—幼儿作画—展示讲评,这样的教学环节即缺乏趣味性又很难融入其他领域的教学内容,印制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
2.教学材料提供单一,未能调动幼儿兴趣。
教师所提供给孩子的材料甚少,仅限于范画、白纸、蜡笔等较为常见的作画工具,导致孩子对绘画活动的兴趣逐渐减弱。那么,如何激起小班孩子绘画的兴趣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指南》指出“幼儿的创造活动过程和作品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趋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以及丰富的活动材料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巧字当头——精研教学手段
巧妙的教学手段对小班绘画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组织活动时,我巧妙运用以下教学手段,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添画活动,创意无限
孔起英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一书中提到了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教师适时地为幼儿提供绘画部件,既可提高幼儿的美术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所以我们进行了蜡笔添画。如《美丽的沙滩》,教师提供海滩背景,请幼儿用各种颜色的蜡笔点上密密麻麻的沙子,表现出沙滩的景色。他们高兴地点着沙子,用了多种沙子的颜色更是别具一格。
撕纸与蜡笔结合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于是生成了美丽的花朵这样一个美术活动。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彩纸自由撕纸——花,然后用蜡笔添画花径、叶子等,孩子们也是乐在其中的。
(2)儿歌辅助,引人入胜
朗朗上口的儿歌最受小班孩子欢迎,将绘画方法、技能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化枯燥为趣味,更便于幼儿掌握。如画小鸡:我们首先把小鸡编成一首儿歌(小鸡小鸡真可爱,头儿身体圆又圆,嘴巴尖尖捉虫子,竹叶脚儿地上踩,圆溜溜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呀,哈哈--好大的一条虫子哟!)概括地描述小鸡的特征及基本的绘画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然后我们玩“给鸡妈妈找小鸡”的游戏。幼儿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引导和自己灵巧的小手,给鸡妈妈找回了许多可爱的鸡宝宝。绘画后,幼儿之间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开心极了。
(3)游戏渗透,趣味盎然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只有在绘画游戏中,幼儿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从而让每个幼儿体验游戏中绘画,绘画中游戏的美好意境。如画格子:光让幼儿画横线竖线并且交叉,幼儿则信心不足,热情不够,于是在画格子之前和幼儿一起观看《黑猫警长》,同时为幼儿准备一张画有老鼠的纸,然后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和小朋友来扮演黑猫警长,看看谁的本领最大,捉到的老鼠最多。现在老师先来当黑猫警长,幼儿看到老师捉到了许多老鼠,兴趣盎然,也都兴致勃勃地画起格子来了。
精练教学手段,将情景式绘画教学与技能传授有效结合,让小班幼儿的绘画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不着痕迹的方法传授技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绘画兴趣及绘画水平,促使幼儿想画、敢画、爱画。
2.妙字入手——精选教学材料
不同的材料在同样的绘画内容中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根据绘画内容精心选择材料能更好的激发起幼儿绘画的兴趣,支持幼儿更快速、便捷的获得成功。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绘画材料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绘画的材料。
砂纸、扇子、脸谱作画,趣味无穷、别具风味
孩子的作画方式多种多样,在砂纸、扇子、脸谱上作画还是比较新鲜的。正是带着这种新鲜感,给孩子们来了一次新的旅程。孩子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在现蜡笔画教学中也需要多种形式的结合,丰富幼儿的蜡笔画教学,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扇面上画画,让孩子兴趣浓厚,充满好奇感,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趣字为先——精创区域环境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指南》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游戏性区域活动中,幼儿能更灵活、更随意地进行游戏操作活动,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享受审美愉悦,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活动区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投放了多层次、丰富的材料,并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孩子不因材料的单调而索然无味,也不因操作太难而丧失信心。
总之,通过开展游戏性蜡笔画教学活动,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能主动的投入到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性。幼儿的作品已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孩子们好问、好想、好讲、好表现,学习兴趣、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等非智力品质也在不断地发展。为今后的绘画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李季湄 冯晓霞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2.《幼儿园课程指导——游戏》 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编
3.《少儿美术》 中国少儿美术重点学术期刊 2013年第1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