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1期   作者:刘帅
[导读] 在幼儿园教育对全体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大部分幼儿身上
       刘帅
        黑龙江省北安市中心幼儿园        164000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对全体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大部分幼儿身上,容易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这种忽略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教育不公平现象,影响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怎样对待这样的个体差异,以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美术活动; 差异性教学 ;分析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进行差异性教学,立足幼儿的个性差异,能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要,促进每位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的儿童观指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其发展具有个性差异。”作为教师,应注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种是一刀切式的“过度模仿”,教师分解示范、机械灌输引导幼儿模仿同一幅画,得到的作品是跟范画相差无几的临摹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幼儿的独特想法,压抑了幼儿的自主性,长此以往,幼儿就失去了表现的欲望,无疑是对幼儿创造性的扼杀;另一种是毫无章法的“过度自由”,有些教师意识到在美术活动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却过于强调幼儿的自我表现,忽视了教师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助,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幼儿因为头脑中的绘画形象和创作元素的匮乏,在想象的创作中出现定型重复的现象。两者都是没有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实施差异性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关注到每位幼儿的独特面,让幼儿作为独特个性的思维实体,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策略
        每一位幼儿是发展的幼儿,又是独立的幼儿,幼儿园阶段是儿童各项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尊重幼儿能力上的发展阶段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
        (一)了解差异——勤于观察、善于发现
        观察是了解和发现幼儿之间差异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幼儿的细致观察,有利于有效把握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更好地进行适宜性教育。
        1.尊重幼儿的作品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其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教师在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作品,不用成人的眼光和单纯的“好与不好”去评判幼儿的作品。作为教师,我们要表扬幼儿的创意,不带着偏见去对待幼儿和他的作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尊重和赏识。


        2.支持幼儿的探究
        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其他幼儿都在认真绘画时,某一幼儿破坏操作材料;当其他幼儿都在折纸时,某一幼儿提出要用粘土,这些与其他幼儿“不同”的幼儿,他们的做法就一定错误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观察,支持幼儿的探究,耐心等待幼儿最终的行为。
        (二)重视差异——形式多样、分层引导
        在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后,教师要对幼儿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策略,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以满足幼儿的内在发展需求。
        1.注重材料和形式多样化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注重美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水粉颜料、粉笔、油画棒、吸管、弹珠、树叶、瓶盖等绘画工具,提供纸、画布、伞、服装等不同载体,让幼儿自由选择,感受其中不同工具材料所带来的操作乐趣,激发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树叶印画、弹珠滚画、吸管吹画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幼儿的创作需要。在美术活动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我们可以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在班集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个性潜能。
        2.分难度层次引导
        实施差异性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分难度层次引导幼儿学习,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提供不同难度层次的操作材料,给予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如:在美术折纸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针对幼儿体现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先折完的幼儿继续美化作品,给作品添加装饰;引导还在折纸的幼儿继续努力,坚持完成折纸活动;对于不能自己完成折纸活动、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关。
        3.利用好区域活动环节
        实施差异性教学,要利用好区域活动环节。在美工区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合理设置区域,使教育目标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对象化,为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教师还可以将区域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组合,从教学活动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究的内容,鼓励幼儿在美工区再探索。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差异性教学是适应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各个阶段的发展为幼儿量身定制一套适合他们的发展方案,以尊重、鼓励的态度引导每一位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幼儿全面、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媛, 寻舒珊.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与有效性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 028(007):125-128.
[2]赖彦芬.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分析[J]. 学周刊, 2016, 24(24):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