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贾凡
[导读] 随着教育部发布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小学教师越来越看重对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贾凡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二0二小学 014030
        摘要:随着教育部发布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来,小学教师越来越看重对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普遍认可的是借助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为提高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小学生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几何直观能力。下面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做出分析,谈谈对其的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几何直观是一个综合应用几何、符号并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更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比较简单和容易接受,但亦存在一些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难题,这就要求小学生具备转换应用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提高两者的转换能力。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与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是教学水平的体现。
一、不断观察,掌握几何直观表象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频繁,在许多的推理过程更是需要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并转化为相关的数学手段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便是几何直观。若学生具备了几何直观能力,很多较为难以思考的难题将可以通过其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教师是学生学习之路的引路人,应当发挥其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实用有效的运用几何直观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分一分与除法》一课时,教师不能仅仅通过自己的举例展示,更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时间,让他们亲身来感受一下数量的变化过程,可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等来感受,加强学生在其中的感受认知,自己得到明白分一分与除法的意义,形成自身对除法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到数形结合,培养直观形象地思维
        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广泛,其本质是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上达到和谐统一,用直观图形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现出来,帮助人们更好的接受。这种思想在小学的教材中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几何直观便是这种数形结合思想的极好体现。将复杂问题具象化可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效果,学生应当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位置与顺序》一课中,探究一只队伍中“我”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那一共有多少个人这一问题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仅通过思考得出来的答案往往是“8+5=13”。但如果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很容易发现了遗漏的“我”,也能直观形象地反映队伍中的真实状况,也就能自然而热的列出“8+1+5=14”的算式。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教师要慢慢将学生往这个思考方式上引导,让他们体会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感受这个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在此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不断累积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今后再遇到上述出现的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联想起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几何直观,不断尝试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问题中图形与数量的关系,这样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结合联系生活情境,丰富学生数学思维
        几何直观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丰富的表象积累,还需要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平时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亦可根据课堂需要,为课堂创设所需的生活情境,与教材课堂联系起来,这样既可将学生快速的引入课堂,投入课堂,紧跟教师的步伐,亦可帮助学生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带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版。通过减拼成一个长方形,可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猜想其他种类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同样的规律,随后也开展相关的拼凑活动,从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由教师揭晓最终的答案,为学生答疑,改正生活中的定势思维。
四、留意真实事物的直观印象
        在小学教学中涉及的教学内容种类繁多,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案不能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和模型。教师可借助蕴含在实物和模型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对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知道知识的特性,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许多实物和模型,在课堂上体验不同实物和模型的特点,尽量“摸一摸,玩一玩,看一看”等等,静距离接触模型,最后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体验到的东西亲手在描绘出来,变现实物和模型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感知到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并在实际的数学问题中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巧妙运用所学的知识特点特征来解决问题,应对难题。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时,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好的各种类型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实物和模型展现给学生,让其在课堂上观察他们的异同,并亲自动手去操作一下。通过对模型的组装、拆解、拼凑和观察等等,总结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点,感知他们的特征,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其概念和特征具有极大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课堂上了解知识、认识知识,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结语:
        几何直观能力应从小学数学开始培养,使学生具备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转化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可通过重视视图的方法来培养,借此来深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体验,将抽象问题具象化,落实数形结合,通过几何直观能力内化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等等,不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美娟.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20,(15):74-75.
[2]陈会敏.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65-66.
[3]曹维锋.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与空间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9,(8):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