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毅
安徽省合肥市黄麓师范学校,安徽 合肥 238079
摘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关注能够客观观察到的行为。我国现阶段小学教育还是受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本文对行为主义学习的原则进行阐述,并且分析了从行为主义视角理解什么是学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通过相应原则和启示来分析行为主义视角对中国小学生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奖励;惩罚
主要原则:根据行为主义的支持者,学习被定义为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行为。行为主义学习的四个关键原则可以从对其理论的分析中观察到。
第一个原则是,所有行为的知识都来自环境。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很大,与遗传或先天因素的排除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这相当于对学习的具体关注。在这个意义上,行为是通过操作或经典条件学来的,这些条件统称为“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第二个原则是需要把心理学看作一门科学。这意味着理论基础应该得到通过控制和仔细观察以及行为测量获得的经验数据的支持。McLeod指出,“Psychology as a behaviorist view is a purely objective experimental branch of natural science. Its theoretical goal is prediction and control”。
与行为主义相关的第三个原则是,行为主义主要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而不是内部事件,如情绪和思维。尽管情绪和认知的存在通常被行为主义者所接受,但他们不愿意将这些情绪和认知仅仅作为可观察(即外部)的行为来研究,他们认为这些行为是可以被科学和客观地测量。因此,包括思考在内的内部事件需要基于行为进行解释。
与行为主义相关的最后一个原则是行为源于对刺激的反应。在相当程度上,尽管它们很复杂,但还是有可能把所有的行为归结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系。McLeod对心理学的目的做出了解释:“to predict, given the stimulus, what reaction will take place; or, given the reaction, state what the situation or stimulus is that has caused the reaction”。
一、行为主义视角对理解什么是学习的启示
学者们对学习的行为主义视角的见解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可以用来更好地理解学习是什么。
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主义的概念被教师用来作为对学生行为的奖励或惩罚。因此,行为主义关注的是学习的单一特定视角:通过增加所期望的行为的重复数量来实现外部行为的转变,奖励好习惯,惩罚坏习惯。在课堂上,这种学习视角是一系列重复动作、即时纠正错误以及对正确结果给予表扬的根源。那么就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行为主义的观点下,整个学习的概念就是奖励好的行为,同时惩罚坏的行为。本质上,根据行为主义,人(或学习者)的行为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
20世纪初,John B. Watson在其著作《Psycholog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Behaviorist》中提出,基本心理学需要关注行为本身及其本身,而不是研究意识的方法。
Watson提供的方法强调了刺激在产生条件反射中所起的作用——“将大部分或全部功能吸收到反射中”。因此,沃森被认为是一个S-R(stimulus-response)心理学家。从整体上看,沃森的工作让我们看到了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观点也简单地证明了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者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能或不能被控制。
二、行为主义视角对我国小学学习者的启示
学习的行为视角对中国的小学学生有许多重要的启示。相当程度上,具有行为思维的教师将课堂视为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有教师、教科书等丰富的材料。在中国,初等教育长达6年,是一种义务教育。因此,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中心,但学习过程的主要焦点是学生。这说明中国小学教育从其设置的角度来看,与学习和教学的行为设置或视角不太一致。在相当程度上,正如已经强调的,学习的行为观点倾向于更多地关注那些可测试和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结合考试和测验,以评估学习水平,以及评估正向强化对奖励、好成绩和对学习者口头表扬的效率。对于中国的小学生来说,典型的学年包括两个学期。每周有五天的学习时间,初级教育包括语文、数学、自然、体育、思想道德、音乐、美术等必修课。例如,在我的学校,在学期结束时,我们中表现出色的人会得到奖励,至少在学习期间我们会获得相应奖励。这是与行为主义思想和洞见拥有一致程度的一个指标,特别是在奖励好表现和惩罚坏表现方面。中国小学教育考试的设计和管理是在当地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升入初中学习3年。因此,中国的小学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行为主义学习观的原则的。
结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视角倾向于关注教师。此外,行为主义的观点也倾向于关注奖惩构成学习的一部分情况。本文对行为主义的原则进行了阐述,并且分析了从行为主义视角理解什么是学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文章最后也简单阐述了行为主义视角对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小学教育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
Hill, W. F. (2011). Theories of Learning.?Bandung: Penerbit Nusa Media.
McLeod, S. (2015). Skinner-operant conditioning.
McLeod, S. (2018). Theories of selective attention
Meichenbaum, D. (2017). Teaching thinking: A cognitive behavioral perspective. In?The Evolu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pp. 85-104). Routledge.
Moore, J. (2011). Behaviorism.?The Psychological Record,?61(3), 449-463.
Tan, C., & Chua, C. S. (2015). Education policy borrowing in China: Has the West wind overpowered the East wind?.?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45(5), 686-704.
Watson, J. B. (1913). 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Psychological review,?20(2),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