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方俊
临海市大石中学 浙江省临海市31703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推广,科学学科教育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都日渐提升。将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能力、思考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指出分层教学的依据,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学科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下,人们越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的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使得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够,同时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推升,因此,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型。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其知识基础、家庭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会有速度和水平上的差异。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
分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进行组内的交流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都被大幅度的提升,进而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积极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促使其科学学科素养得以提升。
(三)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之下,小组讨论与合作往往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需要与组内成员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这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能力上、性格上的分层。教师在分层的过程中,往往要依据以下原则。第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第二,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所产生的积极性的不同。第三,根据学生的学习潜力不同[1]。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知识基础以及个人发展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潜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理解速度上都有一些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学生主观的积极性的影响,也会使得其科学学科的学习上有一定的差别。在分层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层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将学生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对于高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言,其小组者成员往往是知识基础牢固,注意力集中。中层次的学习小组则是,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然而在注意力方面有待提升,其余的则分为低层次的学习小组。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需要格外注重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比较敏感,情绪上比较波动,教师在开展分层工作时,要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因材施教,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这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在于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高层次的小组学生可以为他们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使其的潜能被充分开发。
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又对科学学科的兴趣不高的小组学生而言,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在于增强他们对于科学学科的兴趣,提升科学学科的成就感,使其从内心改变对于科学学科的排斥态度[2]。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设立不同梯度的学习目标,低层次目标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的安排。例如,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对于中等层次的小组成员而言,其目标的重点则在于加强相应的技巧性,灵活性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低层次学生则注重培养其对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其对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观察生物》这一章的学习时,对于高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设立为对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中层次学生则将其设立为对生物知识的了解掌握,对低层次学生的目标设为学会使用显微镜、了解常见的生物种类等。另外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安排小组间的协作交流,由高层次的学生对低中层次的小组进行辅导交流,加强小组间的组外合作。
(三)将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分层
在日常的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和时间上的灵活度,在课堂中为学生留足充足的交流合作的时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对于高层次学生进行更高要求的教学安排,同时对其产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程度,倾听他们的疑惑,为他们答题解惑。同时在课堂提问环节的问题设置中,也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来进行相应的难度设置,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3]。课堂提问环节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能够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一定要重视学生积极性和自信心的保护。
(四)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训练
依据学生的分层状况以及对于知识的反馈情况,教师安排适应其学习能力和发展的课后训练。课后作业的安排应该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会使得成绩比较差、接受比较慢的学生,由于作业的难度而产生挫败感,同时也不会使得成绩较好、知识掌握程度高的学生,在做作业时起不到应有的巩固和训练效果。
(五)评价分层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评价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某一时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的考核,同时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科自信心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科学学科应该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具体而言,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评价要有针对性。高层次学生与低层次学生在评价标准上要有所区别。低层次学生应该主要以赞美鼓励为主,这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科学学习的信心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高层次学生而言,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积极性的培养上,而应该着重于对其综合素养、科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建立,因此在评价上要各有侧重。第二,及时调整分层。在分层教学工作中不能采取“一锤子买卖”,而要根据每次的评价结果来及时的调整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危机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真正使得教师的考核评价,为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起到相应的作用。
小结: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显著提高。同时,学生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其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分层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科水平提升以及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其更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通过将不同学生进行层次上的划分,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月飞.分层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张月飞[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7-7.
[2]韦彪.初中科学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0189-0191.
[3]潘苗苗.初中科学“学先于教”的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