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方福
福建省尤溪联合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 365102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及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差异。学习语言如果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木之本、无源之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丰富其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学习及跨文化的交际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交际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国政府频繁穿梭于国际舞台,科学家、学者屡屡出现于国际论坛,愈来愈多的人加入跨国旅游的行列……跨文化交际如潮如涌,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矛盾与问题却时有发生。
二、文化意识的认识与必要性
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环境里,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累,在群体中形成的。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大因素就是文化背景,当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相互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就会影响语言信息的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而这些因素包含有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及委婉词、禁语等。如果不懂这诸多方面的差异,就会使交际产生障碍,引起矛盾。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文化意识作为课程目标,明显地摆在英语教学中的显著位置。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导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将有利于消除交际障碍,防止交际摩擦,更有利于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与运用能力。“为交际”是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归宿,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课程目标》对五级文化意识提出了相应的内容和标准,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文化资源,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语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做语言的真正主人。
1、充分挖掘教材中听、说、读、写、译的文化因素,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适时渗透文化教育。
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尽可能地利用教材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与该知识相关的文化内涵,将文化知识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意识,通过教材实现语言与文化的最佳组合。
1.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词汇时,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了解其真正的内涵。例如仁爱九(上)Unit3 Topic2 Section C 有关dog这一词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dog除表示动物“狗”以外,狗在英语民族国家里常被视做忠诚,人的忠实朋友,与此有关的词语多含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而在汉民族传统心理中狗是一种下贱的动物,常用来比喻卑鄙丑恶,如a homeless dog(无家可归的人)、a running dog(疯狗)、a dog catching a mouse(猫哭耗子假慈悲)。又比如Friday(星期五),原本是一个简单的单词,而在英国有时人们常把它比作忠实的奴仆,因为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作为忠实的奴仆,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做“Friday”,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它也就成了忠实奴仆的代名词。
1.2在课文教学实践中渗透
现行英语教材编排的内容都是围绕生活主题展开的,教材中包含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特点的话题,如节日祝贺、写信、称呼、打电话、用餐礼仪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学生搜索资料、教师介绍、学生讨论、对比等方式,同时结合所学教材对有涉及文化知识的地方加以注释,做到语言讲到哪里,文化知识解释到哪里。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录音、编排对话表演、看短片、观看录像、阅读文字材料等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活动1: 仁爱八下Unit3 Topic3 Section C 2a
活动目的:模拟餐馆用餐,体验西餐过程,感受西方饮食文化的魅力
道具准备:桌椅 菜单 餐具 员工服装等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讨论西餐中的进餐礼仪,归纳座次、菜序、餐具的使用等。
2、模拟情景,体验西方饮食文化。
情景1:模拟入座礼仪
情景2:模拟点餐(普通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开胃菜、汤、主食、甜食、 饮品)
情景3:享用美食,学习餐布、刀叉的使用
情景4:买单付账,离开
活动延伸:搜索或查阅更多有关西方饮食文化的文字资料或视频,加深对西方饮食文化的了解。
2、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对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2:仁爱七下Unit4 Topic3 Section B 1a & Section C 1a
活动目的:通过比较,明确了解节日文化的差异。
活动过程:
Step1: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Step2:细读课文,找出中西方是怎样庆祝节日的
Step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How to celebrate

On the first day of Spring Festival
Step4:比较两种节日庆祝方面的差异
活动延伸: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更多有关节日文化的差异,并制成表格全班同学分享。
3、多渠道、多种方式,创设浓郁文化氛围。
接触外国文化的最佳途径莫过于浸入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感受语言的影响,从而加快对语言信息的输入,促进交流能力的发展及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提供某一专题性文化内容及其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熟悉某一文化专题的词汇、题材、风格及文化内容。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粘贴海报、广告画等开辟英语学习园地,介绍英语习惯用语、名言名句、习语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同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英语文化主题墙,主题文化文艺活动,主题教室等多渠道使学生感悟多元文化。
总之,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英语文化就很难准确地运用英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适时渗透文化意识,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肖方福,1980年2月生,男,福建尤溪人,本科学历,现任教于福建省尤溪联合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先后评为:县优秀教师、县先进德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