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解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徐莉颖
[导读]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中,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的教学了
        徐莉颖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二马路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中,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的教学了。而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很多课堂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小学生能够学得更多的知识。基于此,本文就探究了如何更好的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新时代新出现的一种教学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该教学手段的重点在于要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遵循学生内心的想法,让学生去主动思考这些知识。并且,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手段,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因此,怎样才能更好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手段,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教师只会一股脑的把书上的知识强塞给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心的意愿;其次就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只能被动的接受;最后就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总的来说一句话,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新时代了,若是一味的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话,只会大大阻碍学生的发展,会让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思维、缺失实践能力等等,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2 开展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2.1 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心理发展不成熟,所以“跟风”现象比较严重,如果学习的话那就大家一起学,如果玩的话那就是一起玩。因此,想让小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话,就必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小学生才会乐意学习。而想要营造这种氛围的话,重点在于教师的做法。在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好的问题要给予肯定的赞许、对于不好的看法也要表示鼓励,这样学生内心中才不会害怕学习,才会积极乐观的进行学习。
2.2 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在进行小学课堂数学的过程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的自助探究欲望。问题乃是数学教学的经过灵魂所在,一个良好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去主动进行思考,而不感兴趣的问题小学生们一般都懒得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小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猪八戒去花果山找孙悟空玩,孙悟空有事临时外出,让猪八戒带着小猴子去摘桃子吃,猪八戒一共摘了100个桃子,要分给30个小猴子,于是他就分给小猴子一人三个桃子,并且说100÷3=10÷3=3……1,他只拿了一个桃子,小猴子们都是三个桃子,因此小猴子们都觉得猪八戒非常大度。这个时候孙悟空也会到了花果山,并且听闻了这个事,于是他就训斥了猪八戒一顿。

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小学生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孙悟空会训斥猪八戒吗?他哪里做错了吗?因为每个小学生基本上都知道这两个神话传说人物,所以就会对这个问题情境非常感兴趣,那么就会主动去思考、探究这个问题,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学会这个知识,并理解的很透彻。
2.3 鼓励合作探究学习
有时候,一个人是无法解决一些问题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合作来进行思考了,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相互交换思想的话,每个人都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促进小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比如在学习关于“圆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问什么在一个圆内,直径是半径的二倍,请同学们自己利用工具动手操作,请同学们说出至少三种不同的办法来进行证明。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个人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就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毕竟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之中。而进行合作的话,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时候把想法一一证实,就能够得出好几种证明。比如测量法、折叠法、画图法等等。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合作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合作的方式还能够提高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等,进而让自身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4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猜想
要想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话,除了教师的教导,还要让学生自己进行猜测,自己给自己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圆柱体和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让学生思考这两个物体的体积以及其中的关系。然后学生就会提出自己的猜测,再进行动手操作去验证是否正确,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再收集学生得出的结论,最后引出书本上的内容。这个时候学生都明白了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剩下的就是记忆计算公式的过程,也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住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了。又比如在学习“可能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出一枚硬币让学生进行投掷,让学生猜测投掷一枚硬币,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的可能性大,这个时候有的学生会说正面可能性大,有的则是相反的态度,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5 采用开放式的练习模式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最忌讳的便是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发展之中,如果形成思维定势,那么对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并且小学生正是思维天马行空的年龄,形成思维定势也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开展探究性活动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开放性的模式,比如一道题可以有多个答案或者有多种解法,这样学生才能够想的更多,才会自主进行探究,毕竟小学生也有好奇心、好胜心,会想着把所有解法、答案都写出来。因此,采用开放性的练习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意识。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不单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厌烦,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进行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整体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 丁峰.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J].  读写算. 2018(07)
[2] 犹芳.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初探[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12)
[3] 钱维娜.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  教育界. 2018(10)
[4] 范中秋.活用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美丽[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