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均
广东培正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83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事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能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道路,需要高校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和积极的创新。在不断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形成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逐渐能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提高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在不断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在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更能够发现日常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解决社会需求,让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发展出发,做社会有用的高能型人才。高校在不断完善日常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逐渐能够将德育工作管理进行完善,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管理渗透体系,在日常管理中找到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途径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德育工作?必要性?策略
前言:高校教育事业在不断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能够运用与时俱进的目光,逐渐找到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逐渐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问题进行校园文化的渗透,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建设,并能够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渐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无论处于任何阶段,都能够更好的获得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在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能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能力,并不断在日常管理中收获重要的创新能力,能够规避社会不良因素,做到自我思想素质教育的积极发展。高校在应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更能够从学生出发,组建有益身心的校园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逐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舞台,做社会主义的优秀接班人。
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中的基石,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需要高校在制定相关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调整。逐渐能够发现学生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情感教育渗透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更能够体现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综合性和多元性。学生日常的行为引导以及思想教育都需要进行积极的调查以及交流工作,在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础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高校教育环境的温馨,在进行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更愿意遵守校园相关制度规范,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规范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缺乏以生为本的理念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高校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只是将相关的制度进行了不断的加强,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在日常管理中,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缺乏主动沟通,遇到实际问题时,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偏离正常的轨道。学校在不断思考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进行主观的表达,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问题与管理体制之间的背离。学生在不断参与学校生活的过程中,除了要解决学习的压力,还要承受日常管理中的各项规定,造成学生无法服从日常管理需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没有将学生放在管理中心的实际问题,逐渐让学生成为校园管理的附属因素,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也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逐渐消极对待生活。
(二)高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管理体制建立的时候,往往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考虑本土学校管理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西方管理模式超过我国校园管理的实际问题,这种不符合实际管理现象的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问题,也让学生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呈现出重要的发展制约现象。新时期发展条件下,高校学生的管理体制更应当进行不断的调整,逐渐能够将过于强硬化的管理体制进行人文性的思考,在管理体制制定的过程中,应当能够考虑学生的真正需求,将学生的实际想法进行积极的调查,不断通过实践管理手段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在管理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管理进行日常管理的差异性对待,从而能够凸显出学生的发展创新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服从校园日常管理。
(三)学校德育教育渗透浅薄
许多高校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认为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途径。在进行管理体制制定的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渗透手段和渗透方式,逐渐让学生的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方向指引性。德育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有时认为德育教育与自身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完全跳过德育教育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的日常管理更加的具有个性化,很难进行行为的规范以及思想上的认同。学校德育教育应当覆盖学校管理的整个阶段,并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适应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
(四)教育资源利用率低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逐渐能够让学生塑造出从内而外的重要个人修养,在不断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也能呈现出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高校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施时,应当能够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进行教育资源利用时不能止步不前,应当考虑现代化学生日常管理内容,在实施有效监管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正确使用方向。利用科技手段掌管学生的行为日常,并能够加强德育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体系,形成全新的管理理念。
二、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德育工作开展必要性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包含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行为能够自觉规范,需要能够将德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逐渐让学生从心理上形成校园制度纪律的有效规范,并能够主动的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水平提高的过程。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德育教育在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能够让学生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形成了重要的文化内涵和健全的人格,德育教育工作也能够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凸显出它重要的教育魅力。
(一)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思想意识
高校学生在进入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应当能够意识到德育内容的重要性,并能够从心理上进行积极的学习和良好的塑造。
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成为日常管理中的重要行为主导,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管理,需要将德育工作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理。将心理素质健康培养内容逐渐能够与学生的道德思想相联系,从而在参与社会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例如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出现了对游戏迷恋的现象,甚至是缺乏社会责任感,逐渐出现了以个人利益为上的重要心理问题。在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逐渐能够转变学生的心理现象,让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积极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有效的方向。
(二)德育工作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
德育工作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不断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念的同时,德育工作应当能够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的发展。德育工作在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中,应当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日常教育活动,并能够逐渐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进行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和自身艺术修养方面都体现出重要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德育教育渗透方面,组织有效的读书活动,并能够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自觉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德育工作让学生找到发展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企业在进行人才需求方面逐渐以创新作为重要的需求标准,高校学生在进行日常管理中,应当能够加强自身的个人修养管理,逐渐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实现职业素养的有效发展,形成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职业综合素养成为了重要的发展基础。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加强自我道德品质的有效管理,更好的融入德育教育环境,才能够形成有利于未来发展的重要社会需求内容。
(四)德育工作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基础
高校学生只有做好日常行为的基础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更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开始,逐渐渗透到学生的道德理念水平。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有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环境的真正需求,高校管理工作在进行改进渗透的过程中,逐渐结合课程教育内容,校园管理环境,以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立体式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效率,加大现代化管理手段,解决学生日常管理的实际问题。
三、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处于社会主义新阶段的高校学生,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将自己的真正需要与社会发展相联系,逐渐能够加强自身的思想创新观念,立足自身实际发展,在日常管理中能够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高校在面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将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了日常管理的新模式,并能够利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理念,完善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通过德育教育渠道,逐渐能够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日常管理质量。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不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渗透的过程中,能够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应当以身作则,做好以生为本的重要管理理念,逐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环境的美,从心理上接受自己所处的校园环境,并能够将校园文化为核心,做到自我管理的有效发展。学校了解学生的真正心理需求与实际问题,在加强沟通和尊重学生主观意见的同时,能够将学生作为日常行为管理的中心,让学生参与日常管理的实际行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构建,提高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文化内涵的形成。
(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的同时,能够将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积极的渗透,为学生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建立一套符合学生日常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并能够依照学生的实际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实施策略,逐渐能够让学校的管理与学生的发展相一致。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能够为学生创建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针对学生出现日常管理的不正确行为进行特殊化管理,并能够从心理上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沟通基础,进而完善管理机制。
(三)加强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不断进行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为了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应当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内容,树立以生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并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逐渐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动做好学生的服务。将学生的日常琐事作为自身的工作管理服务的重心,提高自身良好的可德育水平的同时,能够展现出重要的人文关怀,并能够在自己的影响下,逐渐带领学生进入全新的日常管理新面貌。
(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渗透,应当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施,并能够在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加强学生的内心凝聚力和归属感,逐渐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文化水平以及良好的活动素养。例如在校园内开展有益于学生发展的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在参加环境保护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逐渐进行德育工作渗透的过程中,更能够将校园文化在校园网络中进行积极的学习,将有益于学生身心的网络健康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环境中也能够形成正确的管理行为。在进行校园日常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校园内的文艺性活动,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日常行为规范,树立校园优秀学习榜样,进行校园文化的多角度渗透。并能够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自觉树立管理意识,规避社会不良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应当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并能够针对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出现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管理策略实施和管理途径的寻找,逐渐能够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学生日常管理规范逐渐从活动中、日常情感交流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能够在取得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日常管理上升到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任政.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5):21.
[2]王磊.对学校德育实践中人本主义教育的反思[J].科技视界.2013(26)
[3]许小波.当代大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6
[4]李云飞.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5):159.
[5]张树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