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周小英
[导读] 语文课程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最重要课程之一
        周小英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中心小学 532312
        摘要:语文课程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最重要课程之一,语文不仅富有学生社会生产的工具性教育价值,还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同时,语文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之一,只有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才能真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做人基础和增强教育的立德树人要求。为此,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作为一种行为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加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与应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互协作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学习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社会性能力发展有着关键性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基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为载体,希望通过有效开发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此实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中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我国对于教育行业倾注了许多心血,但广大农村地区受限于经济的劣势,发展不及城市那样快,所以农村教育改革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难题。但是随着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特教育优势,从某一层度将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理念下,倡导以教师为课堂引导和以学生为课堂主导的教学开展方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的机会与时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被动学生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角色有着关键性推动力量。为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贯彻素质教育发展观,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农村小学语文得到整体化提升,从而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共同发展。
        一、科学分组,实现优势互补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要的教学任务是为班级学生科学分组,这样才能实现小组内学生各自学习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小组内学生具有相互学习监督、相互学习积极带动的效果,终而才能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从而发展自我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班级学生的分组,应该按照“分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分配原则,这样才能学生之间才能产生“优带差、差学优”的学习氛围。这样将会更加利于后进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在优等生的带动下和小组积极学习氛围中,实现自主性的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中。同时,优等生为了更好地突破小组学习任务,将会承担一部分教师工作,为后进生群体讲述一些相关知识点。这个过程将是优等生提升已知知识的有效学习途径,只有自己讲的清楚,代表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有效锻炼优等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从而将会实现小组内优差生双赢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那么在班级学生分组完成后,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优势、学习基础等方面,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划分不同的小组岗位,这样也将有效避免了因为岗位分配,造成小组矛盾或者不必要麻烦产生,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性。如:组长、资料收集员、学习成果汇报员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承担不同的学习角色,以此更好地突破自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获得属于自己个体最大化知识受益。
        此外,小组人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应该立足学生长远发展角度,推动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轮换与体验。如:定期更换担任小组长角色,使得不同人都有全面展现自己的机会。定期角色的更换,意味着教师需要承担一个“记录者”,能够有意识分析不同学生学习进步,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巧妙更换不同的小组角色,对照自己,发现不足并进行改正,以此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这样角色轮换才更加科学合理,不至于盲目轮换下造成学生学习负担性,打击到个别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小组参与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适度合作,科学选题
        1.科学选择,学习素材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具有诸多培养人的教育优势,但是教师需要正视小组合作模式不适用所有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为此,教师需要针对性根据课文内容,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群策群力,一起合作克服学习困难,获得自我学习成功。例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上,就不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其内容一目了然,主要围绕“做人要讲信用”的内核,道理浅显易懂。所以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如果强行开展,不仅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也将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课文内容和所需要讨论课文的内涵真谛,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下,认真研习教材内容,整体把握不同教材内容的重难点,提炼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以此既要提升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也将更好地助力实现课文教育的目标。例如,在《望天门山》《望洞庭湖》等古诗比较陌生,便可以通过小组探讨来获取知识结论。
        2.把握课程,适时合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其原因在于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后,有了自己个体化学习思考,也有了大量的疑问,随后学生就会产生相互交流、分享讨论的欲望。为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掌握好教学节奏性,能够察觉学生学习的进度,如:当课程进入深入阅读,升华文章内涵的阅读难点上,则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更加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自己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够代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切实掌握和发现学生的学习疑惑点,从而顺势导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独特教育价值。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合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讨论、交流、聆听他人想法、表达各自观点等形式,使得学生对课文的观点达到统一,最终形成一致的小组意见,与其他组继续进行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重心。1.积极讨论。一个团队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进行独立思考后,在将自己总结思考的心得,进行分享与交流。讨论过程中鼓励各小组踊跃发言,不要畏惧说错话。同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将未解决问题记录。2.学会倾听。发展学生具有“倾听”的行为习惯,这不仅是小组合作需要遵守的规定,更是生活交往中应掌握的一项技能。在其他人发言,不应该善于打断,应该学会倾听,如果有不同看法,应该当其他学生讲完,再阐述自己的观点。循环往复下,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也增强了对观点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懂得相互尊重的一个重要措施,这种品质将有助于普通农村小学生的自身发展。 3.交流的艺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无法清晰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都有话说,而且都能勇敢大胆的完整说。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也将有效发展学生必备的社会性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12):31-32.
        [2]  汪美娇.试论农村小学生良好语文作业习惯的培养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3):302.
        [3]沈鹤鸣.浅析小学数学的合作式学习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