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联动开展音乐欣赏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吴晶
[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多感官联动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欣赏中的实践与运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经过听觉为先、动觉切入、视觉辅助等过程,多感官地参与,多方位地感受,使学生在形象化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将其内化为一种音乐经验。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律动表演、乐器演奏、综合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方式,发自内心地,十分生动地表达歌曲内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实验小学 吴晶 2132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多感官联动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欣赏中的实践与运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经过听觉为先、动觉切入、视觉辅助等过程,多感官地参与,多方位地感受,使学生在形象化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将其内化为一种音乐经验。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律动表演、乐器演奏、综合表演等多种实践活动方式,发自内心地,十分生动地表达歌曲内涵。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欣赏持久的兴趣,更在长久实践中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多感官联动;音乐欣赏;听觉;动觉;视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亦是最容易引导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音乐美的一种教学方式。音乐欣赏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理解并发自内心地表达歌曲内涵,使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美,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而多感官联动的教学方式在音乐欣赏中的实践与运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具体如何运用多感官联动方式,提高音乐欣赏有效性,笔者展开如下实践。
        一、听觉领先,唤醒感官意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正如达尔克罗兹指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基础上。”在小学音乐欣赏中,我们应遵循“听觉领先,感知体验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有意识地聆听歌曲,一方面感受并理解歌曲本身的旋律特点,另一方面唤起联想,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勾勒出歌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例如在笔者执教“闪烁的小星”一课中,为学生塑造星光闪烁的星空情境, 并请学生置身于闪烁的夜空。通过提问:“在晴朗的夜空,星星是怎样眨眼睛的?”跟着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
        二、动觉切入,听动结合
        在欣赏课中有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动”与“乐”的关系。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杰拉尔德·维尔特先生的教学成果以及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准确、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对音乐的兴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律动体验歌曲情绪特征
        在初步聆听歌曲后,切入动觉体验,通过形象直观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形象、体验歌曲情绪的特征。
        例如笔者在执教“在欢乐的节日里”一课时,抓住印尼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结合音乐运用了伦巴舞的动作充分地将律动与欣赏结合。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这个“千岛之国”濒临海边,海浪高低起伏,笔者抓住了印尼的风土特点,设计了扭胯、转手腕和转圈三个动作。其中扭胯与转手腕结合,配合旋律的高低起伏,仿佛在模仿海浪一高一低起伏的感觉。这样的律动设计学生不仅容易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律动帮助其掌握旋律的高低走向并理解歌词内涵,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与表演的热情,在有趣而輕松的氛围中载歌载舞,体验了印尼小朋友欢度节日时的欢快气氛。



        2.唱动结合,辅助解决音准、节奏难点
        科尔文手势是辅助学生唱准音准的有效方式。特别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有些还未形成音高概念。通过手势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形象化、趣味化地培养音高效果良好。教师应汲取柯达伊教学理念精髓,努力使学生将音乐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在欣赏中体验快乐
        例如二年级欣赏课“金孔雀轻轻跳”,全曲旋律优美、明快,曲中多以同度反复和三五度音程进行,活泼跳动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傣族小姑娘、小男孩与孔雀一起翩翩起舞的生动画面,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本课着重引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并能唱准歌曲的跳跃音程。然而其中第一段歌词“展翅开屏”和第二段“阳光洒满”音高较高,高音区的音准不稳定成为普遍存在的欣赏难点。因此可以配合前面学过的“孔雀开屏”的肢体动作,辅助学生演唱。一方面启发学生想象孔雀开屏,翅膀高高展开的动作和美好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手慢慢举高,带动声音到高位,手缓缓两边打开,画出弧线两边延展,帮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连贯的气息唱准音高。
        三、视觉辅助,加强记忆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兴趣,直观的感受便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记忆。笔者在教授“闪烁的小星”一课时,在学唱字母谱环节向学生出示了字母图形谱,十分清晰明了地呈现出这首歌曲旋律线条的高低走向和节奏的紧密程度,使学生对音的高低与节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视听联觉共同参与识读乐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被激起,十分准确、顺利地完成歌谱的视唱。
        四、多元联动感知,构建新型课堂
        “新基础教育”研究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动状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生成等,从而呈现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方式是构建“互动生成式”新型课堂的良好模式。特别在音乐欣赏中,通过听觉体会、视觉激发、欣赏表达、肢体活动等综合方式,调动多元感官联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化地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唱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师生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活动中互动、合作,构建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在音乐欣赏的综合表现环节尤为凸显,歌曲的综合表现即将课堂中体验过的听、唱、动、演等活动内化为一种音乐经历,通过多样的方式随音乐完整呈现。[6]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多感官联动的接受知识、表达情感,将小学生内在隐形的音乐感知活动用外显的音乐实践方式显现出来。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欣赏持久的兴趣,更在长久实践中发展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日后需努力结合音乐作品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基本特点,将这一教学方法更充分地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将听、唱、奏、动、创等多种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联动发展,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参考文献】
[1]王 欢.多元感官联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3(09):56—58.
[2]]李鲁燕.如何多感官参与音乐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6(03):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