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王茹
[导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在教育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数学文化的引入能巧妙的改变这一现状,其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丰富学生知识量。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  王茹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在教育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而数学文化的引入能巧妙的改变这一现状,其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丰富学生知识量。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当借助教材内容巧妙地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当只,以此真正发挥出数学文化的作用,从而使得数学文化能够为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服务,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获得人文素养。由此,下文结合教学经验,浅谈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数学文化已经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放眼于教材之上,充分挖掘数学文化内容,善于捕捉教学中、教学后的数学文化元素,抓好时机,做好适宜的渗透。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之中,教师往往是以公式、定理、几何等多种符号引领学生重复记忆,数学教育以遵循记忆公式、执行算法、得出答案的模式进行,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文化性、实践性以及人文性,削弱了数学课程的创新性。由此,在新形势下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应该反映数学历史、反映数学思想、反映数学精神,如此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当中树立正确的数学观,进而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一、渗透数学历史,推动数学文化教育
        相关学者表明,数学的发展已经被证明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关键要素,所以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渗透数学历史,通过学生对数学历史的解析,让学生了解整个数学发展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文化的理解,对数学学习产生自豪感,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加与监(三)”时,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文化,进而融入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以数学历史故事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途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符号运算的背景呈现出来,即加减号出现的时机以及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关于加减号的理解,以此让学生基于数学历史、数学文化了解加减号的实际含义,如此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在学生融入学习课堂之后,教师又可创设另一个历史故事,以唤起学生对退位减法的理解。在呈现故事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退位意味着需要向别人借,更要让学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这样才能够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依托数学思想,助推数学文化教育
        在数学体系的发展过程当中隐含着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既是数学家的劳动结晶,也是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途径,所以教师可以抓住数形结合、几何直观、假设比较、符号化、类比、转化、分类等思想,让学生在这些思想方法过程当中,逐步完成数学思想的养成,从而潜移默化地了解数学文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小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加与减”时,教师在此章节当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时,可以以数学思想为载体,辅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完成知识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课堂之中,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具体、形象的动画,以此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潜在的含义,这无疑是让学生透过数学思想了解到了数学文化。随后,教师又可通过比较的思想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加法和减法的不同点,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以助推教学过程。最后,当学生完全凭借加法和减法融入课堂之后,教师又可结合分类与转化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性与区别性。这样的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数学思想的基准之上,丰富数学文化知识储备,提升学习效率。
        三、借助数学精神,促进数学文化教育
        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规律都是无数数学家和学者研究的成果,教师可以深查这些研究学者的案例,将其引入数学课堂,引领学生解析,这无疑是渗透数学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数学学习的枯燥性,使得数学学习更加具有人文性,也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年、月、日”时,年月日既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时间概念,又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有效做事的好习惯的载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引入数学精神,以推动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而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充满意蕴性。首先,教师可以引入关于珍惜时间,毫不懈怠的数学家的例子,学生在解析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明白年月日的概念,同样也让学生明白时间具有一维性。随后,教师又可借助案例让学生浅谈自己对于时间的理解。以此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案例之中学习数学文化,还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
        结束语:
        简而言之,将数学文化运用于数学课堂当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成长指明方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现状、心身特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过程当中,点点滴滴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而达到真正实现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相结合的目的。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无疑是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重发展,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育界,2020(52):68-69.
[2]王春丽.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