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李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李杨
[导读] 随着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初中的数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的能力,而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初中数学思维对于促进初中数学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同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初中学业成绩,还同样能够有效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独山子第一中学 李杨     833600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初中的数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的能力,而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初中数学思维对于促进初中数学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同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初中学业成绩,还同样能够有效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正处于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突破思维的限制,进而引领学生思维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此才能够引领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推动学生持续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应用获取数学知识,如此才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在知识节点中构建思维课堂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思维课堂需要教师有效地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概念、数学公式,从而让学生在感知数学的基础之上形成思维节点。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运动变化,使学生找到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产生深刻理解,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内容“相似三角形”时,本文意在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但本课教学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异同点,并且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其次,为了解决学生学习理论枯燥性的特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简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交流之中绘制思维导图,对理论知识产生自己的理解,以此使学生体会理论知识的本质,进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数形结合,在类比推理中构建思维课堂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当中的重要数学思想,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实现学生思想的飞跃。由此,教师可以有效地构建类比推理,使学生在推理之中掌握知识的本质,并且通过推理完成思维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函数具有较强抽象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太过复杂。此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新知,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数形结合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理解其特点,这样能够降低学生思维负担,让学生在更加直观、形象的图形中理解抽象的内容。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函数知识一次函数,在学生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或者手绘,为学生呈现不同类型的一次函数的图形,让同学们观察图形的不同。


在同学们观察之后,教师可以问“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形会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呈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对比图,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开展问题情境,在逻辑分析中构建思维课堂
        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也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创造价值的过程,如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分析中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探索问题是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这无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有深度的问题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学会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内容“轴对称”时,轴对称是初中数学图形学习的重点,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此教师在课堂之中要想有效地构建思维课堂就必须借助问题情境,在逻辑分析当中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呈现轴对称图形的一个或两个特点,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为何轴对称图形会有此类特点,进而让学生在分析之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其次,教师要呈现平台,引领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分享之后教师要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的方式,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让学生再次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新的理解。随后,在学生思维得到激发后,教师可以有效地设置深度问题,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四、基于触类旁通,在头脑风暴中构建思维课堂
        初中应用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培养他的分析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教师在教师时采取适当的策略,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如当学生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应以正确与否来判断学生的能力高低,而是予以积极的鼓励,进而来帮助学生逐步习得创新思维。比如,以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男生女生共12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二倍少6人,男生有多少人?”为例。这是一道同学们的常规解法是设女生有x人,男生=2x-6人,等量关系为2x-6+x=120,由此解出男生的人数。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想问题,随后有同学就给出的思路为:设男生有x人,那么女生=120-x,男生人数还可以用2x-6来表示,由此等量关系就变为120-x=2x-6,进而算出男生的人数。其他同学在听完这位同学的思路之后,立马想到:设男生的人数为x,女生=(x+6)÷2,由此可以直接算出来男生的人数。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开始积极地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解答问题了,这样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解决方法当中培养其思维能力。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推动初中数学改革的关键措施,同样这样的教学才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辅助,才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当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强大的头脑当中构建数学体系,以此为其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金龙.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新课程导学,2020(36):70-71.
[2]卜一.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界,2020(43):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