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以读促写,以说促写”的言语实践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3月下   作者:朱红
[导读]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应用到语文相关知识,而读、说、写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由此说明三者之间有着融会贯通的关联,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读、说、写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锻炼其语言素养,为学生未来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学好语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效地融入“以读促写,以说促写”的教学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朱红     213177

摘要: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应用到语文相关知识,而读、说、写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由此说明三者之间有着融会贯通的关联,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读、说、写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锻炼其语言素养,为学生未来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因此,为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学好语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效地融入“以读促写,以说促写”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以读促写,以说促写;小学语文;策略研究
        前言:
        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是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重要阶段,还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所在,而读、说、写则是语言能力的主要体现。所谓的“以读促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所谓“以说促写”是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应用,增强对言语的认知能力,使其在相应的写作中寻求到不同的写作方式,将说与写进行有效衔接。因此,言语实践实际就是使学生的言语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以此来增强语文的应用能力。该种教学形式在语文的教学中有着了然于目的成效,也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则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中锻炼自身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在写作中抒发情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该种教学方式既增强阅读能力,又提升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以读促写在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丰富的语言素材,学生通过对阅读素材的积累,使其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写作方法,让写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知识与能力迁移。在语文教学中,教材选取的文章都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师应有效的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将文中的经典语言、写作独特手法等加以积累,巩固学生写作基础。这些文章还可作为学生写作模仿范例,鼓励其自行拓展,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延展其它类的经典阅读内容,拓宽眼界,寻求更具多样的写作技能。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积累的阅读知识及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能够进行合理整合及运用,助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例如,在学习《草原》时,该文在小学教材中属于一篇比较经典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很独特,该文写作特点是以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移步换景,由景入人,使得整篇文章简明有力,文章的脉络比较清晰,衔接上也很紧凑,使整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推进自然。在了解全文的写作特点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来模仿这样的写作手法,对身边所见所知的景色进行刻画。
        二、以说促写,说写结合
        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说还是写都是用来与人交流及传递自身想法的主要工具。说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说”来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才能使语言技巧能力持续增强,在语言技巧能力增强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就显得比较容易。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师生之间的对话及学生之间的讨论,都能对语言实践应用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增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锻炼其思维能力,通过思考组织语言进行有序的表述。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以说促写”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合理、科学的应用教材,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内心的实际需求及个性差异进行设置,锻炼学生的说写能力。教师海可以根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大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同时为其提供创造性的说话机会,使味同嚼蜡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以此使学生对“说”话的训练产生兴趣,使其在语言表达锻炼中逐渐具备写作情感。例如,在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该诗的写作特点主要是作者借景来抒发对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当学生学习完该诗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建构一个送别的情境,再配上符合送别场景的配乐,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其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与感悟。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勇敢地说出作者在送别友人时,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这时学生在回答时就会进入思考状态,去深刻体会诗中的含义。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对诗文的理解,围绕身边的好朋友写一个关于朋友之间的作文,使“以说促写”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 
        三、注重语言实践,加强语言实践应用
        语言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即至的事情,而是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地增强,也是语言持续积累的过程。语言的训练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教师只有通过多种的言语实践活动的开展,才能以此来提高学生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言语实践练习同样也可作为语言训练的内容与方法的重要板块。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不同文体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着手点,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根据不同文体进行语言的应用与写作练习,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良好的增进。例如,借助记叙文的特点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教师可先指导学生针对记叙文进行阅读,让其对记叙文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知,让学生在创作中除了记叙人物及事件外,还要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使语言显得更加生动,让读者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又如,在说明文的言语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以模仿为主,模仿其写作要求及规律,之后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进行独立写作。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松鼠》为模仿对象,与实际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进行独立写作,使说明文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读、说、写三者中是学生思维得以拓展、发挥想象的主要路径之一,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创新型教育模式所衍生的产物。该教学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够为教师的写作教学开创便利的条件,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以往的教学思想,注重完善现今教学创新,将读、说、写进行行之有效的衔接,加强学生语言素养的训练,将“以读促写,以说促写”的言语实践教学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云.为写而说,以说促写——“以说促写”在小学起步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03):74.
[2]徐兰月.“以读促写  以说促写  言语实践”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9(02):20.
[3]李国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说写的结合[J].甘肃教育,2018(18):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