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一体化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期   作者:马超
[导读] 电网在实际运行中,调度员的不规范操作会增加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
        马超
        身份证号:12022419840309****    
        摘要:电网在实际运行中,调度员的不规范操作会增加电力调度的安全风险,影响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甚至会引发电网事故。对此,电网企业要高度重视电力调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各类安全风险的管理控制,杜绝各类误调度,有效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电力调度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安全管理;保电;风险管控
        引言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智能电网的最优选择。调度运行与设备监控人员结构和工作范围的根本性改变,使得监控业务由现场管理转向远程管理。调控一体化管理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扩大了管理视野,压缩了管理层级,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电网运行安全管控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创新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安全管理,理清职责界面,理顺工作流程,是实现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需要。
1 调控一体化系统
        在我国的电网调控管理机制中,运用调控一体化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实现实施监控、及时调度、日常维护等一体化功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中心属于监控中心的范畴,可以全天24h不间断对电网的日常运作进行监控,确保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转,并且防止电网出现系统故障。而运转维护站,主要职责是通过下达的调度指令,对电力系统开展日常管理与维护,从而与调控一体化相互配合,共同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高效运作,并且妥善解决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阶段,随着城镇化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电网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上涵盖了全中国的各个区域,因此,整个电网系统的结构会日益复杂化,重视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调控一体化广泛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提升电网运作效率及推动电力行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措施。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的重要性。在电网系统中,开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运用,是时代的重要改革与创新,大大提高了电网的运作效率,也增加了人们用电的便利性。而调控一体化的运用更是一项新的技术创新,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广泛运用调控一体化,不仅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平稳运作,提升电力系统的维稳性与安全性,还可以大大减少了电力系统日常运作与维护中的成本费用,减少各项成本支出,提高了电力企业运营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运用自电力动化系统中的调控一体化具备了社会与经济的双重意义,也是促进我国电力行业迈向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石。
2 存在的问题
        2.1 系统平台差异大
        近年来,在电力系统快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也越来越完善,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平台主要基于计算机建设的,采用的是分布式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可以统一操作不同系统平台,而且可以连接不同系统平台的数据,大大提高了电力调度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平台类型较多,且不同系统平台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同时硬件平台大多采用的RISC架构小型机,这样阻碍了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和管理。


        2.2 安全保护意识较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在电网调度过程中,自动化拨号的管理模式会使得系统的安全性下降,还有一些电网用户没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用电过程中操作不当,影响调度工作;其次,在后期的维修管理工作中,维修人员没有进行统一的程序设定也会造成电力调度系统过于混乱,相关程序出现瓦解;最后,部分地区的电力企业没有构建严格的电力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导致相关安全保护工作存在形式主义,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网络安全保护工作没有真正落实,相关整改措施有待优化。
3 具体措施
        3.1 系统调控的关键技术
        对于调控一体化系统技术而言,其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特点,因此,这些特点也会给电力调度的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建议可以从合理调控各类关键技术着手,即重视人机显示层的控制,加强对人机交换信息的管理,确保其呈现的效果。在开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时候,为了信息数据分流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可以使用集控和调度间的融合技术,分类别控制各个信息信号。在开展信息分层处理时,需要区分对待各类信息之间的差异化,各自做好相关信息的储存、整理、分析、处理等工作。
        3.2 加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
        为了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加强一体化技术的有效运用,还应采取有效的运行管理措施,具体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应建立完善的电力调度系统管理制度以及法规,明确一体化技术的实施要点,加强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二是应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内容,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对一体化技术应用意识,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将一体化技术科学、合理地落实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三是加强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相关设备地引进和日常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地淘汰老旧设备,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从而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运行。
        3.3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提高员工综合素养
        首先,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完整的电力管理制度,并根据不合理的制度部分及时的修改、调整,把管理制度的各个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中;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实时的、自动的监督电力调度管理中实施的每个工作细节,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最后,应建立赏罚分明的绩效激励制度,对一些工作成绩突出、平时工作优秀的员工进行升职加薪奖励,并给予他们出国深造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反之,对那些敷衍偷懒不作为、经常出现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降职停薪处理。
        3.4 建立多专业横向协同的风险管控机制
        一是突出风险管控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线和引领作用,以安全生产“六不发生”为核心,以风险预防为驱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其中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作为风险管控总指挥,安监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调控中心作为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分专业负责人身、设备、用户、电网风险管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其余专业风险管控的组织和执行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实施风险管控。二是在多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定级,通过各类系统、工作记录获取各类风险因素的信息,根据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实施风险定级。同时,根据安全风险的大小或危害程度,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度量预测,对系统危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措施,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结束语
        为了促进电力行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重视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调控一体化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经济意义。一方面,其可以维持电网系统的高速运转,避免出现运行故障与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管理与维修的成本,增加电力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运用调控一体化系统也是未来电力企业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李群.调控一体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50.
[2] 马国梁,周行,刘永新.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5):22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