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赖小枚
[导读] 培优转差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转差这一块,
        赖小枚
        普宁市梅林镇居民小学  

        摘要:培优转差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转差这一块,可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其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转化后进生工作可谓是任重道远。要具体分析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和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策略。后进生的形成有共性也有个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后进生,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后进生,用爱感化后进生,渡人渡己,定能获取最佳的转化效果。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觉醒的过程”。因此,我们相信后进生总有一天会像花朵一样绽放,开出绚丽的色彩。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 、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资讯的发达,现在社会的多元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乘虚而入,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贪图—时刺激、好玩,越陷越深,最终不能自拔。如对青少年不加限制的影剧院、 歌舞厅、网吧等、这些地方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和复杂性,而手机的普及更使一部分青少年“一机在手,天下我有”,就较难改造和转化。
        2、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家庭发生变故引起的,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也有些是由家长个人原因引起的,如家长冷漠、自私、缺乏责任感等。可以说后进生大部分来自问题家庭、问题家长。
        3、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结交了一些不良的朋友,相互受影响;有的是自身学习习惯不好,接受能力也差,久而久之,学习便落后于其它学生;有的是自己要求不高,缺乏上进心;有的是自制能力差,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进而成为问题学生。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尊重个性,激发自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是,学生首先是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他们有个性,有感情,有人格尊严,有独立意识,认知水平有高低,学习方式也表现出差异性。如果教育没有了尊重,学生个性彰显不出,真实感情不会表露,独立意识也将丧失;没有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不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教育成功就失去了基础。后进生本来就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往往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 料”,所以转化后进生要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作为教师,要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出发,必须以表扬、鼓励为主,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2011年的学生某韬,对学习无所谓,好说好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了解了他的家庭后,知道他妈妈很关心他的学习,决定家校联手,时刻关关注他的动态,抓住他有礼貌,乐于助人的优点,经常予以表扬,有小小的进步给予肯定。渐渐地,他话少了,劳动卫生总走在前头,做最脏最累的活;字写得越来越工整了,虽然有好多课文内容他不会读,更不会背,,可是他已经从几分升到十几分,二十几分,三十几分……现在他已大专毕业参加工作了,函授本科。他妈妈说,真没想到,某韬能读大学,上班。


        2、爱心培育,品格感召。爱心是教育后进生的情感基础。教师要从情入手,以自己亲切、和善的态度激励学生,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 梁。对待后进生更要加大情感投入,因为后进生在多数人眼中是问题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形成一种畸形心理,不自觉地抵抗外来的意见。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 良好的品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撒在学生的心里,就会绽幵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55班主任对后进生必须在思想上多鼓励,在 生活中多关心,在学习上多帮助,将真诚的爱生之心、爱生之情融于教学之中,用爱心激起学生的情感浪花,用爱的涓涓细流浇灌他们干涸的心田;以热爱学生之心作为后进生转化的催化剂, 取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打开他们心灵 的大门,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目的。05年学生官某鹏,父死,母改嫁,跟着叔叔婶婶生活,性格有点孤僻任性,。虽然聪明伶俐,但学习不积极主动,不合群,不听教,喜欢跟老师唱反调。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跟他的家人,各科任老师交流后,大家对他的关心无缝对接,课堂上也穿插爱的教育,让他明白家人、老师、同学、改嫁的母亲都关心着他,爱护着他。他一点点阳光了,身边的同学成了好朋友,他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说妈妈给他买了新衣服。不知不觉班里多了一个爱学习的同学。
        3、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摸清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现状之后,教育者的下一 步工作便是找准“病灶”、开好“药 方”,针对不同的“病情”,做到扬长避短,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使后进生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前途理想、悲观失望的后进生,要对其晓之以理,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循善诱,做到以理 服人,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其转化。
        4、循循诱导,激励为主。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 立自信心。其实,后进生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但由 于这些微弱、细小的“闪光点”常被大量的消极因素所掩盖,往往给人造成一 种一无是处的感觉。为此,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 仅仅是一些苗头,也要给予表扬,倍加爱护和扶植,促使其发展成为稳定的积极因素。
        5、多方协作,同步教育。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个性,依靠家长的帮助,双管齐下,力争转化后进生。同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 鼓励支持孩子,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打孩子。二要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提出—致的教育要求,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三要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后进生,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把他们吸引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觉接受教 育和帮助。当然,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旦有人有意无意地触及他们的痛点,便会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转化后进生除了有良好的愿望和有效的方法之外,还要正确认识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困难,认清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抓反复,反复抓。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是花期不同。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需要我们静心教育,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