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杨丽红
[导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迎来信息时代。
        杨丽红  
        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西街实验小学   山西  运城  0431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迎来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也是为了培养个人的能力,使得个人未来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在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的相关课程,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而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就成为了一线教师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探析
前言: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此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已经有越来越多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向趣味性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一、教学设计要有吸引力,采取趣味化教学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具有比较特殊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由于小学生大多数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这样的学生对大量新奇事物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学习点,并且巧妙利用学生的这种性格特征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学“word添加文字”的相关内容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难度较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针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就可以基本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才更应该注重个人的教学方法,采取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利用最近一段时间的节假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马上就到圣诞节了,大家有没有想法给爸爸妈妈送一份圣诞礼物呢?”具体的节日内容可以根据上课时间自行调整,学生在听见教室这样的引导之后,课堂的注意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就教给大家如何用word简单制作一张圣诞卡片,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制作好的卡片有多么好看吧!”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精美的卡片成果,当学生看到十分精美的练习结果时,内心也会生出模仿做同款的想法。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已经被激发出来了。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节日卡片,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传达下去,让学生根据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本次卡片的赠送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和长辈,每位学生都要在卡片上写下适合给长辈的祝福语,除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还能够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
        当然,信息技术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一定的美学观念。在设计卡片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在Word中插入文字的教学任务,还要注意文字之间的不同配色。在学生制作完卡片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随机抽点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保证信息技术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
        在给小学阶段的学生讲解信息技术是很多一线教师都会发现,课本中的内容其实也具有比较明显的枯燥性。

信息技术本质上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操作和练习中获得知识,对于逻辑思考能力原本就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学生理解起来会感觉知识相当复杂,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转变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健康有效的教学情境,也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灯光闪烁有规律》这一节内容是教师就要注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经过学习之后,学生要能够利用计算机语言操纵不同颜色的灯光,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知识已经属于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理解方面的局限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一个巧妙的课堂情境:“同学们,仔细观察多媒体上的这棵圣诞树,大家觉得这棵圣诞树好不好看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圣诞树上来,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很多学生马上就会注意到圣诞树上的小彩灯都没有亮起来,这样的小缺陷影响了圣诞树的整体美观。听到学生表示圣诞树的彩灯没有亮时,就可以完成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校学生的注意力,从圣诞树的彩灯再转移到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上来:“刚刚老师听到很多同学说这棵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没有亮起来,没关系,这节课老师就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如何让灯光闪烁起来!”通过言语上的引导,此时教师就完成了课堂情境的构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教师就可以全程围绕圣诞树上的小彩灯展开教学,让学生观察什么叫红灯亮的时候黄灯灭,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全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比较直观的为学生展示不同彩灯明灭的情况,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把一些抽象的理论通过图片或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利用这样的展示方式,也突出了信息技术这个学科的教学特点,信息化,现代化。
三、采取分层分组教学,为培养计算机人才做准备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研究也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同于常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动手能力方面也表现得格外优异,在教学过程中,就是给普通学生讲解多次,可能都没办法让其完全理解知识,但是在教学这类比较有天赋的学生时,讲解一次,或许就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因此,综合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教师也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计算机人才做准备。
        例如:在正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内部有能力学习更高阶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挑选出来,平时利用课外活动或自习课的时间为这一部分学生普及更高阶的信息技术知识。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将这一部分学生指派为小组长,让其帮助其他同学学会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分组教学和分层教学结合起来,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插一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格外优异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互帮互助,让小组长帮助其他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树立竞争意识,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小学阶段必备的知识和技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考虑,这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高精尖的计算机人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符合个人学习能力的教育,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增进班级团结,促进信息课堂教学质量。
总结:
        信息技术是信息时代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也是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在新课标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向趣味性方向探索,以求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漫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976.
[2]赖小瑜.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分享[J].空中美语,2020,(1):304.
[3]秦毅.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416-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