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19期   作者: 张长征
[导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努力转变以往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

        张长征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官庄镇荔枝溪中心小学 湖南 怀化418000  )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努力转变以往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的学习和运用,在准确把握当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爱好特点来创设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一个最佳境界,不断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热情。通过多样的、欢快的情境来增添数学教学的亮点,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从而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促进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有效策略
        目前,还有些教师缺乏创设情境的意识,还是认为向学生传授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创设了相关情境,也存在着情境内容单一、结构不科学等问题,没有适当地融合游戏、故事、数学史等更多元素,逐渐劣化了情境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结合小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小学数学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
        1.数学化原则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数学化的原则,一切情境不能离开数学学科的本质要求,要将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情境中来吸收、理解并内化相关的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整体效率的稳定提升。总之,“数学化”是开展情境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无论创设何种情境都必须要根植于数学学科。
        2.科学性原则
        教师必须充分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相关的情境,不能让情境脱离了学生原本的认知程度,通过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来使情境的内容与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互相贴合、使得情境的结构更有条理、使情境内容的表达也更科学,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情境的重点,进一步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教师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让课堂上的情境更合理、更科学。
        3.生活化原则
        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也将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在数学课上为学生创设熟悉的、贴近实际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使他们的生活经验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利于让学生结合这种经验对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通俗易懂。
        4.启发性原则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境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应遵循启发性原则,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一步一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分析将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从而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的思维受到特定的启发,变得越来越活化,同时锻炼他们独立解题的能力。
        5.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对于有趣的事物往往有着更高的注意力,教师必须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来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将数学问题置于趣味性较强的情境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带着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积极性。趣味性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轻松地习得重要的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热忠于参与游戏活动,有趣的游戏可以给他们带来欢乐。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在准确把握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将新授知识融入到游戏情境中,通过游戏的形式让以往枯燥、沉闷的教学变得“活”起来,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快速地吸收、理解并内化当堂课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通过游戏情境来实现“寓乐于教”,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其能够开心地学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接收新知识的效率,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的快乐,逐渐喜欢上数学。
        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教师创设了如下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与同桌结为小组,玩一个“背靠背”的游戏,即互相背一背自己的同桌,并思考同桌的体重沉不沉。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体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有的说沉,有的说轻。此时教师向学生渗透该阶段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一猜同桌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这样,学生在欢快的背人游戏中能够认识到“千克”这一重量单位。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把某一个问题放到具体的情境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质疑,将学生的精力、思维力都集中在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上,有利于引发他们的思考,使其带着强烈的探究心对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以此来激活他们的个人思维。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地让问题富有启发性,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让他们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化,进一步锻炼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利用投影向学生展示了自行车轮、汽车轮胎以及马路上的井盖等图片,并抛出问题:你们知道车轮和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吗?能不能是方形或三角形的呢?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结合投影中的图片,对其展开了思考。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汽车的轮胎是方形的话,当四个直角碰到地面,很容易产生颠簸和倾斜的感觉,极度不安全……通过问题情境可以逐渐打开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思考。
        3.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新课改强调教师应努力改变以往“讲授——接受” 的枯燥模式,善于运用一些数学故事来开展教学,通过创设相关的故事情境来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富有趣味,从而实现将事、理、趣融于一体,有利于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新知识的接收。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创设故事情境,以此来调动小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中去,转变他们以往对数学课的消极态度,进一步优化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如下故事情境:“从前有一个人叫赵恒,挨了好几天饿,终于看到一家店里,去里面吃烧饼,吃完一个还是饿又吃掉一个,这是他吃的第几个烧饼呢?”生:“第二个。”师:“他吃啊吃,吃到第5个烧饼才觉得饱了,赵恒说如果早直到吃第5个烧饼就能饱肚的话,那一开始就直接吃第4个饼了……”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通过故事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认识数字的热情。
        4.创设生活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教师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一些熟悉的、可利用的资源来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调动他们以往的相关经验,使学生结合经验对新授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与探索,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以此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连接,从而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师:同学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教师从生活中的气温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看过天气预报的同学就能准确地说出是“零下2度到9度”,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探寻“零下2度”的写法,使学生感知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即“﹣2℃”。通过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增强了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
        5.创设动手情境,锻炼动手能力
        动手类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亲身经历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强烈感知,同时让学生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实现在“做中学”。教师要改变以往一人主导、一人专制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手、眼、脑并用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学生通过动手来发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有利于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因此,教师要灵活地创设动手情境,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展开动手操作,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技能,逐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学完《时、分、秒》时,教师鼓励学生设计并动手制作一个好看的钟表模型,不以此来激活小学生的创新欲望。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制作了一个外观像花一样的钟表,动手将纸片剪成大小相同的半圆当作最外面的花瓣,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将纸箱剪成一个更大的圆当作里面的花心(即表盘),然后在上面画了一直可爱的小蜜蜂……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时分秒的认识,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特点出发,在把握当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和“动手情境”来活跃数学课上的氛围,转变以往学生对数学课的消极态度,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不断提升他们今后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发展,在丰富的情境中高效地习得数学知识,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开会.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才智,2016(09):96.
        [2]位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25+20.
        [3]郑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8):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