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强
无棣县建筑设计院 山东滨州 251900
摘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高度重视结构的现状,并注意各种结构形式的基本力学特性,以及材料对结构的影响等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所进行的研究。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以及在进行设计时必须灵活运用结构概念,使设计能够更加完美合理。因此,应不断加强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保证工程质量,使整个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在当前的建设项目建设中,框架结构是非常普遍的建设技术。而且,这种框架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其重量轻,空间划分非常灵活并且易于保持。因此,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青睐。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仍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在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探索和创新,解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中的施工问题,促进施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
1.1 框架结构的基本含义
框架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梁和柱,它们最重要的功能是承受整个建筑物。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项目墙体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墙体,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墙体起着划分室内环境的两个主要作用,墙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承重功能。而且如果在新型保温材料中应用墙体保温材料,可以大大减轻建筑工程的整体重量,这无疑对框架结构的设计更为有利。
1.2 框架结构的基本特点分析
当今,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增加,建筑工程竖向构件的重力和负荷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增加柱和墙以增加其支撑力。另外,建筑工程构件应承受地震荷载,风荷载,各种荷载均为非线性竖向分布荷载,对建筑工程高度的敏感度较高,例如地震荷载。如果建筑物中的楼层数相对较少,则在建筑物荷载的设计中只需考虑恒定荷载和部分动态荷载。对墙壁,圆柱和楼梯的要求相对较低。当其他结构满足设计要求时,上述构造基本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在钢框架支撑系统的设计中,如果没有特殊的承重要求,则不必增加柱和梁的尺寸,通常只需要增加板即可满足设计要求。但是,在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应考虑抗剪,抗变形和抗弯矩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布置,特殊材料的应用等。在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中,梁和柱可以通过铰链或刚性连接连接,形成承重结构,可以有效抵抗建筑中的水平和垂直荷载。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是它可以与空间布局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可以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可以满足标准化和定型的要求。另外,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大,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
1.3 框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
目前,框架结构设计的总体原理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刚性和柔性。众所周知,框架结构本身不仅需要承受建筑物本身的重量,而且还必须确保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基于此,我们不仅需要确保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柔韧性,而且必须既坚固又柔软。必须避免结构本身太软而不能支撑整个建筑物,还必须避免框架结构的刚度会影响其灵活性。(2)多层保护。高层建筑建成后,通常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要保证整个框架结构的整体安全,就必须进行层层保护,以更好地保证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3)主要关注点和次要关注点分离的原则。在框架结构中,不同的构件具有不同的作用,设计人员应遵循明确优先和次要的原则,以确保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协调性,统一性,在外力的影响下,建筑结构构件仍可发挥其作用,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2 建筑结构中的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2.1 柱的设计
在框架结构的立柱设计中,应严格控制框架结构的力传递系统,以满足基本的力要求,并确保所有设计都能满足施工要求,立柱之间的距离应严格控制,确保列整齐。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框架结构必须承受足够的压力,因此,应调整框架柱的位置,以满足框架结构的基本力要求。另外,在圆柱网络设计中,应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基本用途和性能,然后合理布置圆柱,以满足隔墙的需要。通常。在垂直和水平墙的交叉处放置圆柱,以确保建筑物的特定功能。在进行圆柱网络设计时,应遵循“省时,省力”的原则,既要考虑设计的便利性,又要在保证施工条件的同时,保证施工的简便性和结构的简化性。
2.2 结构高度
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层数也随之增加。如果层数连续增加,水平位移参数将逐渐增加,然后内力将增强。如果高度达到一定值,则纵向载荷产生的内力小于水平位置产生的内力。在这种情况下,垂直负载控制将移至水平方向。强度系数将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刚度系数将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建筑结构高度的增加,水平位移将成为控制结构性能的关键因素,对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2.3 抗震设计
在划分地震内力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设防强度等基本结构类型划分等级,并结合有关设计标准合理设计抗震性能参数,确保框架结构及时满足设计要求。另外,对于不同的框架结构,应使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果地震裂缝不同,其要求也有所不同。在检查中,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直接影响抗震性能。
3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
3.1 计算简图不合理
通过对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状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最明显的问题是工程图预算不合理,工程图预算是结构高效设计的前提,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后续结构的不合理设计,并且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将大大削弱。
因此,可以说,不合理的图纸预算会导致相应标准的结构承载力不当,还会削弱所设计框架结构的实用功能,进而降低设计效果和可靠性。
3.2 裂缝宽度存在忽视现象
裂缝现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特点是跨度大,在预算的同时应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和强度。从现阶段的结构设计的观点来看,不可能为开裂的时间预算。这可能会导致无法改善开裂并严重妨碍框架结构的有效设计。
3.3 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设计问题
由于建筑物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抗震性有一定要求,因此在设计整体框架结构的固定端位置时,有必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确保建筑物框架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因此,当前建筑物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通常约为C40。
4 建筑设计时框架结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4.1 计算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相关的计算工程,建设工程从始至终将继续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这意味着内容所涉及的每个过程都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因此,如果这些程序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错误,后果将非常严重。在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除了前期工程图涉及大量的计算问题外,还容易犯一些错误,同时,还应更加注意框架结构的建设过程。在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力学知识,使计算更加困难。在发生相关问题时,除了对相关数据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外,还要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持续考虑。
4.2 抗震性
我国许多地区都是地震多发地区,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相关的抗震能力。但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少关注框架结构的联系,因为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也决定了我们的施工技术需要不断加强。同时,也称为不断进行地震处理。总的来说,在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了不断保证抗震性的稳定性,我们将继续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必须不断加强承受薄弱层的地震压力,而且要不断加强地震柱。为了确保薄弱层能够承受地震压力,必须加强该结构层的柱截面,并改善相应的标准和条件。
4.3 配筋
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施工中最普遍的问题是加固问题。钢筋也是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根据施工现场的不同,钢筋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因此这也使得在钢筋中出现问题的几率增加了。在柱加固过程中,由于荷载的结构和顶点构造的错误,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这些因素应与其他构造因素有关。例如,顶点的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要有一定比例。同时,对梁的加固施工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应围绕施工环境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排除。
5 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5.1 建筑框架结构基础设计
在设计建筑框架结构的基础部分时,设计人员需要通过柱和条形基础的方式来考虑接缝基底部的面积,以确保扩展的基础在柱下的宽度均匀。布置基础时,如有不利因素,有必要适当扩大基础面积,以确保基础柱的深度大于三米。如果有必要考虑地下室的承载力,也有必要做好地下室的防水处理,避免外板的地下室伸缩现象。
5.2 建筑框架结构短柱设计
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设计柱子净高和断面高度,以确保柱子净高小于或等于断面高度,如果高度为四米,则称为短柱。由于短柱承载力不高,因此,其抗震强度不大,容易造成建筑结构的破坏。
5.3 排水系统设计优化
排水系统是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另一个关键内容。排水系统与房屋的整体质量和居住条件密切相关,首先,应控制设备的选择,以确保选择优质,低成本的排水设备。同时,应加强排水管的安装控制,以确保预留的尺寸与管径一致,因为排水系统大多位于地下室,有必要加强地板的加固。
5.4 节能结构设计优化
鉴于当前的环境条件,有必要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结构的优化,并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来实施绿色建筑的概念。首先,为了确保房屋的照明条件,设计师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城市规划条件选择合适的房屋方向,以便不仅满足房屋建筑的照明要求,也可以提高房屋的通透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建筑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做好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最终可用性,一旦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就不能改变设计。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准确的数据来设计框架结构,从而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方志成.谈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经济性[J].质量与市场,2020(18):91-93.
[2]李震.军体训练馆建筑设计及其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5):124-132.
[3]马未,刘鑫,王小安,王庆春.模块化集成型箱式活动房的可持续设计与发展[J].建筑施工,2020,42(10):2015-2017+2025.
[4]张旭,杨仲国,蔡琪锐.复杂超长航站楼结构设计中的行波效应分析[J].四川建筑,2020,40(05):210-212.
[5]姜文伟,任记波,钱鹏,童骏,高晓耕.基于连接单元的无屈曲波纹钢板剪力墙弹性简化分析模型研究[J].结构工程师,2020,36(05):34-41.
[6]严旭.BIM技术在某钢结构厂房全过程设计中的应用[J].结构工程师,2020,36(05):186-196.
[7]任凯,尹成,屈荷叶,姚李龙,郭纯,任轩.MidasGen软件在电除尘器多层钢支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新世纪水泥导报,2020,26(06):80-82.
[8]许凯龙.关于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