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四川工正工程技术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6
摘要:目的:针对建筑业来说,消耗的能源量非常大,为建设绿色城市,节能优化就极为关键,而电气节能作为关键的一项内容,直接影响着电气功能的整体质量,对此就需重视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本文主要围绕建筑电气设计中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电气节能标准;应用
现阶段,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着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能源利用率、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等,特别是电气工程,这不仅无法满足环保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效益,故建筑企业在电气设计中就需落实对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以尽可能的降低能耗,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
1建筑电气设计中的电气节能标准
(1)安全性标准
对于建筑电气设计中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需在基于电气设备平稳运行的前提下进行,实际设计过程中,考虑可能存在线路规划缺乏合理性、设备型号选用不合理等问题,从而降低建筑电气系统投入使用的安全性,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电气节能设计前,要落实现场勘察工作,充分考虑各干扰因素,避免设计出现不合理情况,并动态掌控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设计人员除了要重视节能的体现,还需确保安全性,从而满足建筑电气工程需求[1]。
(2)经济性标准
一般而言,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用电气节能标准后,可促进建筑物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基于节能设计的前提下,可避免或降低不必要能源耗损的出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这也是满足电气节能设计经济性标准的基础条件。因此,设计人员需积极利用先进技术,对于节能设计的落实,需确保不会对建筑电气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保证该系统的运用价值。
(3)高效性标准
针对电气设备而言,在运转期间就会发生能源损耗情况,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在落实降低能耗的前提下,合理的应用各能源,实现对电气设备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控,并合理的予以调整,从而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持续提高,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损耗情况的发生,从而为电气技能设计的高效性提供保障。
2、电气节能标准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提高供配电系统节能性
针对供配电系统而言,其是建筑电气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构成部分,节能设计水平可与整体节能效益挂钩,故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应用电气节能标准后,就需充分考虑各方面问题,如系统负荷水平,抑或是节能技术的应用等。在此过程中,要对配用电电压予以合理的划分,考虑到建筑电气系统包含的电气设计较多,且各性能及所需电压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电压的过程中,就需在基于建筑内电气系统设备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对电压予以合理分配,如10KV 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应为标 称电压的 ±7% ;220V 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应为标称电压的 +7%,-10%,从而规避因电压异常而导致的能源损耗事件同时,还需对电气接线模式予以优化,从而进一步的满足供配电系统各设备的运用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接电线呈较为繁琐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能源浪费问题的发生,故就需重视对接线方式的简化,如可以只保留两级或三级电压的网络接线,如在500KV电网中应至少保留三级电压的网络接线,适当简化远期规划,低压电磁环网线路原则上应保留,对电气供配电系统接线情况予以清理,以用电需求为前提合理进行配电登记,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另外,还需对变压器展开节能设计,此设备在供配电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如考虑到夏天人们对冷气的需求量大,空调使用频率高,就可单独对空调负荷设置变压器,旨在减少变压器容量,合理控制变压器的负载率,一般在0.6-0.85,尽可能的对谐波含量进行控制,就近实现无功功率不畅,促进变压器功率因素的提高,通过对变压器节能效率的强化,有利于促进供配电系统节能性的提高,故设计人员就需合理的对变压器进行选择,促使其能够满足建筑电气工程要求,促使供配电效率呈上升趋势,充分展现设备及系统运行的节能性[2]。
(2)提高照明系统节能性
一般而言,针对建筑电气工程而言,照明系统所消耗的电能最多,随之其能源浪费现象也最为严重,对此就需强化对照明系统节能性的提高,以达到降低,抑或是避免资源损耗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的满足节能环保发展需求。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单位均加大了对照明节能的重视度,在设计及施工中有严格落实,但仍存在一些工程单位,没有认识到照明节能的重要性,无法满足环保需求,对此就需重视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例如,在选择灯具时,要以节能灯为优先考虑,并对照明灯具的功率进行查看,避免与节能环保不相符问题的发生,可在基于各照明及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对予以区分,建议楼梯间可应用声控,抑或是触控照明,从而最大化的避免无效照明现象的出现。另外,设计过程中还需对照明自动化水平进行强化,从而增强灯具的控制水平,实现对照明情况的管控,这在延长灯具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促进照明效率的提高,从而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也可将自然光和灯具照明进行结合,在基于对窗户位置选择,抑或是对灯具设计等操作进行调整的前提下,充分的将自然光予以利用,从而确保建筑内照明系统的科学性,避免与节能理念相悖。此外,需确保所选的节能光源、高效灯具等满足相关标准,人员长期工作,抑或是停留的空间、场所,照明光源显色指数控制在80以上,色温以3300K至5300K最为适宜,结合不同地方需求,针对性的设计照明方法,达到节能的目的。
(3)强化对新能源的利用
就以往传统供电能源来说,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于损耗大、利用率低及不可再生等方面,为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对此想要实现建筑电气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降低能源耗费,就需重视对新能源的利用,系统供电可采用再生清洁能源,并优化能源配置,尽可能的降低能源损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设计的过程中,需在基于建筑物所处实际环境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新能源,以风能、太阳能最为常见,从而满足建筑电气系统的供电能源。针对光照时间较长,抑或是强度大的地区,可积极的对太阳能发电技术进行应用,此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于无污染、电能充足等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清洁能源与电能的转换效率,从而满足节能环保要求。现阶段,很多地区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时,都会应用到太阳能,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这既符合建筑用电标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避免污染,抑或是能源耗损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为建筑电气系统的环保奠定了基础[3]。
3、智能化技术发展
针对智能化技术而言,其特征非常明显,包括精确性高、自动化操作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生产形式的改变,其中精确性高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智能化控制实现,可提高无人化控制的准确性、有效性,对于不同数值能够实现智能化处理,规避或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同时,无人化操作的实施,可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尤其是控制器的操作,这主要是因为以往工作人员在控制自动化操作时,往往需要面对繁杂的动态,而智能化技术应用简化了操作环节,可实现各步骤的直接控制,与其他技术相比,该项特点所具备的优势明显。此外,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的体现出建筑电气工程无人操作,可对无人化成本进行控制,不仅确保了自动化工程进程,也为企业争取了最大化利益,避免不必要能源损耗问题的发生[4]。例如,在控制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一般而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资源配置的优化,包括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促进两者的发展进步,可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4、结语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节能标准后,可更好的推进项目的发展,避免或降低浪费情况的发生,包括人工、经济等,可提高工作操作的安全性,减轻员工的工作量,有利于为工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出来资源环保性,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范夏珂.电气节能标准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08):6-7.
[2]陈朝煜.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福建建筑,2017(04):93-95.
[3]李萍,刘明月,王红.试析环保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实践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8(21):336-337.
[4]刘明贺,王明阳,张丽利.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及其节能措施研究[J].北京建筑大学,2019(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