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地铁换乘站的设计既要符合标准的建筑理念,又要满足人们出行的方式及心理,设计出空间与功能都更为合理的地铁换乘站,切实满足城市地铁站的建设需求。文章对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
1换乘站概述
1.1换乘站的概念
换乘一般指的是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交替转换,主要是为了到达指定的地点而采用的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换乘站点就是实现地面换乘的一个中转站。
一般来说,地铁换乘的原则就是便捷化,人性化和智能化。能通过换乘站的服务设施、引导标识和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便捷的换乘是现代地铁换乘站的服务宗旨和发展目标。
1.2地铁换乘形式
换乘形式依据两条地铁线路的相互交织形式和走向,一般有平行相交、斜交和十字相交等多种相交形式。可以分为站台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节点换乘和混合换乘,当然也有比较特殊的站外换乘等换乘形式。
2换乘站设计原则
(1)车站的总体布局,应符合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的要求,妥善处理与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之间的关系。满足城市景观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尽量减少房屋拆迁、管线迁移和施工时对地面建筑物、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努力做到方便市民,节省工程投资。
(2)车站设计根据车站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保证乘客使用安全、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为乘客提供安全、适宜的乘车环境;设计应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
(3)车站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满足客流、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设备的要求。
3城市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分析
3.1车站站位设计
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道路、周边建筑、城市线网规划、区域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车站换乘形式的选择,应分析周边环境,深刻了解工程所处环境状态。
(1)站位选择分析。车站的位置应充分考虑整个片区规划,结合线网中的换乘关系、片区客流特征、现场实施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换乘方式。站位稳定后结合象限客流考虑车站出入口的布设方向与方式,充分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条件,将地铁站的总体规划与城市交通联系起来。
(2)平面布局分析。换乘站的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地形、城市道路分布、地下管线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同时对周边环境保护设施、水文地质和施工方法等都要进行考虑,并选择适当的换乘方法。
除此之外,地铁站的布局应与综合交通环境联系起来。如应在周围公交车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车站广场的中央设置地铁站,以方便乘客在公交车站和地铁之间零距离换乘,社会停车场的布局也应与地铁的总体布局联系起来。地铁站充分实现了旅客的便捷出行。
3.2出入口建筑设计
地铁出入口建筑是连接地铁换乘的地下与地面空间的媒介,其建筑设计风格与周边城市环境应相结合,要做到不论是在色调,形式,风格,体量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充分考虑到城市文化内涵和肌理脉搏,这样不仅把出入口建筑当作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小品来做,亦或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3.3换乘空间形态设计
在换乘空间形态优化方面,可以从空间组织、空间参照物以及竖向空间方面进行优化。
第一,对空间组织进行优化的目的是提升乘客换乘时的方向感,增加乘客的通行速度,提升换乘效率。具体而言,可以增强换乘空间的视线通透性,增强乘客空间认知;增强换乘空间、通道的可识别性,例如可以通过增加导向标识,改变换乘空间视觉效果,增强对乘客的导向功能。新加坡地铁就将引导性设计植入了站内空间顶棚设计中,乘客可以便利的获知行进方向,增强换乘空间、通道的连续性,避免乘客换乘过程中选择通道错误,对换乘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换乘空间内还应当建立空间参照物。人类对空间的认知主要依靠与参照物的对比完成,如果在地铁站内设置明显的参照物,可以提升乘客的空间认知。例如,东京地铁涩谷站就在站内建立了中庭,乘客可以以中庭为参照物实现方向的高效辨别。
第三,应当加强竖向交通空间的显著性。通常情况下,竖向交通在换乘空间中是最主要的交通核,在联通站内每一个层级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竖向空间流动通道的准确识别可以加强乘客对站内空间的认知,帮助乘客实现高效换乘。因此在站内空间优化方面要增强竖向交通的显著性,帮助换乘乘客建立明确的路径认知。
3.4换乘空间的导向性设计
增加换乘站的空间界面向导性时,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设计,如在材料和图案方面进行艺术的处理,并按照相关的比例进行切割,增强界面的向导性。
在对地面进行设计时,需要体现直接明了的特点,将设计手段和实用性结合起来,如上海东方体育中心站在车站站厅层张贴了导向地贴,方便乘客快速找到所要乘坐的地铁线路。
设计墙体界面时,要增强其向导性,不仅可以从材料、图案等方面进行艺术处理,还可以在整个墙体的形态上进行规划和设计。如设计一种具有特殊曲线或艺术形态的墙体,这样能够快速抓住人的眼球,形成具有标志性特征的标识物。在墙面的装饰上,应选择处于相同饰面的材料进行装饰。通常可运用一些具有透明视觉效果的大型玻璃面来进行视觉的切割划分,既可以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也可以扩大整个空间的视觉面积,间接地对乘客形成有效的引导作用。
在选择界面的形状时,可根据人流量以及该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整体设计来进行。直交界面和曲线型界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曲线型界面更适合用于乘客较多的车站,有利于乘客集中视觉,进而起到导向作用。
换乘空间人流量大,为保证乘客的安全性以及确保乘客快速通过,在设计界面吊顶时,可采取喷涂深色涂料的措施使内部管制线路得以隐藏,增加空间的色彩性。在选择地面材质时,也应该配合顶面的灯光,选择光泽度较低、防滑性较好的材质。
3.5设备布局设计
换乘站设备用房应根据线网中的换乘关系以及车站的换乘方式,考虑运营管理、暖通空调、动力配电等重要设备用房的集中设置与资源共享。设备用房均应尽量对齐呈阵列布置,使得整个停车空间规律有序,加强空间导向和后期运营的便捷性。在布置设备的管线时,需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并根据整个环境情况来进行。除此之外,在进行施工和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后期的保养与维护,在布设设备管线时,空调风管是最主要的占用管线的设备,进行其管线布置时,不仅要秉持艺术与美观原则,还要保证空间的最大化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换乘车站在城市轨道中往往处于关键节点位置,可将城市中各条线路有效连接,组成一个便捷的城市城市交通网。城市地铁换乘站的形式及特点多样,设计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对车站的环境、管理、客流量、功能等方面加以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切实满足乘客的需求,全面打造便捷出行的优势条件,加强地铁换乘的特色,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空间的设计优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1):191-192.
[2]杜宇.平行换乘车站的建筑设计方案探讨[J].低碳世界,2020,10(06):169-170+176.
[3]李淼.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公交主换乘中心建筑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2020,17(1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