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祥文
山东黄河顺成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济南维修养护分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落实材料供应管理工作,可以给水利工程的施工创设良好条件,以推动工程项目的高效发展。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全流程来说,材料供应管理不仅不可或缺,而且是施工作业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而完成材料供应管理工作,既能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又能提高工程项目的集约化水平。概言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材料的供应管理,且需将其落实到实践之中。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管理;问题及对策
1 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是较早使用水利工程建设的国家,在经历了千百年的社会发展之后,工程建设有了一定水平的提升。比如早在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主持建设的都江堰,就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管理要更加的严格和科学。在新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的标杆工程是三峡工程。在三峡工程当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思路也得到了充分的开拓和创新。
2 材料管理常见的问题
2.1 采购环节
2.1.1 缺少采购计划、材料预算。
为了能够大概的掌握整个工程所需材料应合理制定材料预算,并按月编制采购计划,一般条件下不予调整以保证计划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然而实际工程中有些单位盲目大量采购,没有认真测算以及编制采购计划,从而导致资金被大量占用、存货被大量积压,在存储与保管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待完工退场搬迁时还要支付运输费;为实现零库存有些单位平时不做采购,而在工程需要时又高价采购、匆忙采购,无法保证材料的采购质量,甚至有些单位同时存在以上情况,施工现场需要的材料没有采购,而项目用不上的材料又被大量采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材料的储存成本和采购成本。
2.1.2 购货合同随意签订或未签订。
为了个人利益个别材料主管人员、项目负责人不惜牺牲国家和单位利益,与供货商随意签订购货合同或未签订合同就采购,购货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格;与中间商勾结抬高价格或以次充好,没有签订有效的合同就开始供货。
2.1.3 验收把控不严。
由于验收人员工作不认真,使得材料数量不够或不符合质量要求,个别项目还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
2.2 领用管理环节
由于缺乏消耗定额,未经工程技术部门同意施工现场人员就随意领取材料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一次性销账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后就不再管问,虚开发票、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
2.3 储存管理环节
材料存储发挥着下启调配、上呈采购的作用,所以属于工程管理的中间过程,对于实物管控发挥着的关键作用,一旦这个环节把关不严或管理混乱,将使得材料的整个管理系统出现混乱。储存管理环节常见的问题有:忽视防潮、防盗、防火等安全,库房材料没有标识卡片,未标明型号、规格、品名、生产日期和厂家等基本信息,无材料季度、月度动态收支表,未登记材料收发存台账,摆放零乱;采购员与保管员相互勾结,出具假入库单损害企业利益。
2.4 核算环节
在施工材料采购业务中财务部门承担着采购监督、付款和成本核算的责任,对汇总企业的管理发挥着关键作用。实践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有:对实地盘点核算的重视不足,过于强调材料部门台账与财务核算材料帐的一致;材料核算时仍以传统的责任中心法为主,而利用责任成本控制法核算的较少;将工程按照包工包料的方式分包的现象,在个别单位中比较常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财务人员成本核算的难度,并导致成本核算时财务人员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
工程分包方式选择包工不包料时,由协作单位领用的材料却是让分包单位对其材料费核销。
3 完善水利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3.1 对于原料检验分析的方式进行提高
首先必须工程原料做到无可挑剔,万万不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以,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完善对原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制度,严把质量关,提升工程材料的使用质量。在对工程材料的原材料控制过程当中,要把控好各个环节,从采购到使用,切不可粗心大意。采购支出要对供应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研,保证供应商的品质得到有效的保障,可以通过抽样检查、对比标准、市场口碑、产品质量、第三方检验等方式来确认原料源头是否可信。其次,材料管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原料的规律及质量,在材料刚入厂时,即联系检验人员进行检测,再通过与采购质量一一对比之后,确认无误才能正式入库。
3.2 应用先进的科技和方法进行工程施工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应用先进的科技。如施工现场进行视频监督管理,除了需要管理施工单位之外,还需要对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施工的质量。此外,可以利用现代的传媒手段来加强信息传输及时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资源和人力浪费的问题。通过智能设备的应用对大坝的安全运行进行监测,对相关的信息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3 加强仓储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交通条件欠佳,合理的仓储管理方式对于维持工程项目的正常发展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应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材料入库时应组织检验,明确其在规格、数量及质量方面的实际情况,若满足要求则入库,否则退场。(2)以材料的特点(物理、化学等层面的性能表现)为立足点,采取合适的材料养护方法,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对材料质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3)以用料单位的工作需求为准,及时发放适量质量达标的材料,遵循限额发料的原则,提高材料发料的精确性。(4)定期清点仓库,明确库存材料数量,通过实际清点结果与账目的比对,对材料管理情况作出判断,若发现质量问题或是存在材料数量不符的情况,需及时分析成因,采取解决措施。(5)动态化调整储备材料的数量,具体应考虑到建设周期、材料的存储时效、材料采购价格等,既要保证现场施工可获得充足的材料,又要避免库存材料过多的情况。(6)合理控制材料存储时间。材料的存储需要得到资金的支持,随存储时间的延长,对应的成本投入随之增多,因此需要控制好存储数量,减少在存储方面的成本。
3.4 减少材料的不合理消耗
水利工程建设需得到大批量材料的支持,而施工期间的材料消耗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工程的经济效益降低。对此,需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确定合适的材料消耗定额,从根本上减少材料消耗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3.4.1 综合应用技术计算法、经验估计法等现阶段较为主流的分析方法,确定合适的材料消耗定额。
3.4.2 确定材料储备定额,给材料储备动态化控制提供依据,以便更为合理地应用储备材料,避免材料应用水平偏低或是过度使用的情况,将材料管理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上。
3.4.3 编制完善的材料供应计划,具体覆盖指标包含计划期的材料需用量和材料采购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计划期末的储备量。
3.4.4 材料供应计划执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明确实际工作成效,对于建设期间消耗的主要材料,均实行核销。
3.4.5 在经过核销后,可以较全面地检查材料供应计划的落实情况,从中判断是否存在材料消耗超降现象,若确有存在则探明成因,采取调整措施,以便后续材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水利工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水平指数提高的重要支柱,水利工程建设当中不光要注重效益更要严格把控质量。在新的时期,要想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做好,就要不断开拓创新的管理思路,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健.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现状与改善对策讨论[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06):185.
[2]吕振霖.创新规划思路,发展资源水利[J].2018(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