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3期   作者: 周建昌 1张之云2
[导读]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周建昌 1张之云2
        1身份证件号:3715021988****5517山东省252000
 2身份证件号:3715251988****4724山东省252000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施工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减少各种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果,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10#楼基础部分共分为3块,具体为4.3m厚核心筒筏板、0.9m厚抗水板、4.3m厚柱下条形基础。经地质勘察结果可知,中风化石灰岩为基础持力层。在本工程中采用C40混凝土强度等级,P10抗渗等级。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时间在1月份,通过往年本地区气候资料显示,0℃~8℃为本地区1~2月份的平均气温范围。在此温度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将会具有很高的水化热现象,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为此,在本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好温控处理。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优势
        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对工程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根据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当中的规定,混凝土结构物的施工过程中,实体最小的几何尺寸不能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者是预计会因为混凝土当中的胶凝材料水化引发温度变化、收缩变化造成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具有诸多的优势,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运用过程中施工方便,而且在适用范围上非常的广泛。例如对于高层楼房基础、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大坝等等,都是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来完成的,并取得良好的建筑效果。
        第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运用,能够对效率和质量做出双重把控,能够提升建筑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建筑各国家的相关规范落实上,都能够保持高度的主动性。由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优势,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细节,严格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各个部分,采取精细化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条件下,避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
        3.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那么就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材料采购工作了,只有采购的材料足够好,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质量才能好。在进行材料采购时,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选取水化热低的水泥以及含泥量低的骨料。在混合过程中,注意材料的混合比例,将所有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质量。
        3.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在建筑工程中一定要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一般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就是全面封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全面分层这种浇筑方式因为混凝土浇筑强度过高,所以比较适合浇筑平面不大的结构,这种浇筑方式要求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分段分层这种浇筑方式比较适合厚度低、面积大的建筑结构,这种浇筑方式需要将浇筑面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层浇筑,但是在这种浇筑方式下,要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上层浇筑,保证混凝土接触面完美结合。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结构,在浇筑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振捣由下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3.3控制温度
        温度的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把温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温差过大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温度较高,而外部温度较低,所以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降低内部温度,从而减小内外部温差: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撒上适量的水分,表面这些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使内部温度降低;第二,也可以直接向结构内部加入一些凉水,降低内部温度;第三,对混凝土的制作材料稍加改变,减少水泥的用量,使用地热水泥、粉煤灰硅酸盐等建筑材料,也可以有效减少温差,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
        3.4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施工要求,依次将5台泵排开进行施工分层浇筑,待完成西侧条基浇筑后,整体向东推进,并浇筑核心筒及其他区域。
        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按矩形(500mm×500mm)的间距布设振捣点,避免漏振。振捣过程中,严禁钢筋被振捣,导致混凝土流动,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振捣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cm。当混凝土初凝前,需及时进行二次振捣。根据本工程现状,可基本确定16.5h为混凝土初次凝结时间。因此,在完成浇筑之后的第12h便可开展二次振捣作业。经大量实践证明,二次振捣对于混凝土抗裂性能至关重要,可有效增强混凝土密度,提高其抗压强度,避免裂缝出现。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指派专人对各项施工流程进行随时检查,尤其是模板、支架等位置,应避免出现变形、位移等现象。一旦发生上述问题,须马上暂停浇筑,并做好处理。
        本工程施工在1月和2月,浇筑温度较低,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而言,必须做好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不得在5℃以下,应控制在12℃左右。
        由于该工程混凝土倾落高度在2m以上,因此,可采用串筒法进行浇筑输送,防止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此外,还要将竖向短钢筋焊接到混凝土表面钢筋上,基础顶的标高控制点以短钢筋顶部为准,并做好混凝土表面收面平整度合理控制。当浇筑到顶部之后,须及时抹压表部,并将网片状钢筋压入混凝土表面,避免混凝土开裂。
        3.5优化混凝土振捣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每个浇筑带配备N台插入式振捣器,根据自然形成的流淌坡度,分前、中、后布置振动器。因底层钢筋间距较密,振捣人员负责混凝土流入下层钢筋底部,确保下层钢筋混凝土的密实。夜间施工中要有足够的照明保证可以看到底层钢筋。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使上下混凝土振动均匀,每次振捣以使混凝土表面均匀、平整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有显著沉落为准。振捣时,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
        3.6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现场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以保湿、保温为主,加强现场测温管理。气候干燥,天气炎热时可以进行洒水养护,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不容易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不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骤然变化,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极为重要,建筑施工人员一定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控制施工技术,做好浇筑前准备工作,浇筑时要控制好浇筑方式,并且要重点注意浇筑后的养护工作,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产生。同时,把握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加强混凝土振捣以及养护工作,保证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龚雨轩.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与预算,2019(12):61-63.
        [2]付鸿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78-179+204.
        [3]韩斗善.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56.
        [4]张银山.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