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1/3/18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尚丹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与政治的快速发展,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非常主要。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202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与政治的快速发展,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非常主要。在目前新形势条件下,要更加重视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教育工作,提升其综合素养,让党组织更具新鲜活动,让基层党员积极施展典范作用。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方针政策、弘扬党的主张、动员和团结人民、引领基层群众促进国家发展的坚实根基,然而基层党组织的目标和任务都是要基层党员来实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若基层党员没有较高的素养,缺少积极主动性,就会造成党的政策与方针无法充分实行,对人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
        一、当前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况
        (一)缺少完整性以及针对性的内容
        无法把教育内容和本单位的具体工作紧密相连,缺少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让基层党员对掌握的致使通常仅仅停留在只了解表象问题上,对内容的本质以及深度了解太过肤浅,导致基层党员无法运用所学内容对问题进行实际了解、具体分析、深度掌控,教育通常处在应对情况,未能切实达到明确的成效。
        (二)缺少灵活应变的形式
        学习教育形式比较单一,通常仅重视学习文件与理论知识,一人讲述大家听讲或者轮流发言等形式,比较枯燥,让基层党员出现厌烦的心态,教学太过形式化,教育效率往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缺少时效性的教育管理
        基层党员教育的管理工作没有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教育管理匮乏预见性以及超前意识,未能有效的预防以及解决问题。基层党员的教育学习工作由很强的随意性,通常是自己想哪些学哪些,教育工作未能深层次进入。
        二、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秉承的几项原则
        (一)教育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
        基层党员的教育工作务必要与党员具体工作紧密相连,把教育工作与基层党员遇到的实际、具体问题充分融合,合理设置教育内容,如此才可以对基层党员教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要秉承学以致用的原则。依照当前政策、党建方针明确教育具体内容,综合目前基层党员思想当中的敏感性、急切性问题设立适当、新颖、独特的教育知识,让基层党员引发趣味性,从心里愿意学习。
        (二)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基层党员的教育形式要打破常规,运用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形式有效融合、专题辅导和相互讨论充分融合的模式,利用开放模式与互动模式等形式,充分优化教育培训。在教育中,要具有层次性,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区分对待,要依照各个党员的思想状况,提出相应的标准,将思想性、具体性、兴趣性充分融合,寓教于乐,让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三)教育效果实行考核制
        合理的考核制度是规范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更是提升教育水平、审核教育成效的重要方式。考核制度具体内容包含几个层面。首先,学习态度。要对基层党员的出勤率进行考核,对集体讨论讲话状况审评,是否端正教育学习态度。其次,通过理论学习优化主观意识的水平。要审评基层党员运用理论知识丰富思想、强化自身党性的修养,能够形成良好的三观,能够公正廉明、遵纪守法。最后,通过理论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评基层党员通过学习马列主义的思想以及观点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教育模式健全基层党员教育学习体系
        在加强当前教育方式的根本上,将参观学习、案例分析、参加先进典范报告会与专家讲座等等模式进行充分融合,按期组织基层党员参加党校、院校、教育基地以及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培训,拓展视野,提升党政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合理采取网络、信息化程序等模式进行基层党员教育学习,运用菜单式教育模式,充分设立基层党员流动课堂,将固有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转化成点单式教育模式,组织先进优秀党员进入一线、进班组等,有效利用远程教学模式送学、现学、讲学等模式健全基层党员教育学习体系。
        (二)对基层党员组织活动体系严格规范
        首先,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也就是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能够深化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观念。其次,保持基层党员民主评价体系,民主评价基层党员工作能够合理检查党员有没有认真完成其本职工作,是否有为人民群众服务,所以每年一次的民主评价党员必须要党组织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且认真实行,经过组织审查以及民主评价双向审核,能够合理检测以及评定各基层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中是否真正施展其职能,针对优秀的基层党员要进行表彰以及经济物质的奖励,针对不达标的基层党员依照具体状况给予处理,经过此种形式提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与感召力。最后,健全主题党日活动体系。对主题党日活动进行定时组织,能够更好的让党员组织生活更加多元化,让基层党员的思想面貌耳目一新,进而最大化的施展基层党员在群众中的重要作用。
        (三)设立并健全基层党员激励体制
        设立并健全基层党员激励体制可从两点着手。第一,实施目标激励,按照基层党员的具体状况与实际职位,设立适当的目标,进而让其有充足的动力以及明确的方向,有效提升工作水平以及效率,此外能够把基层党员的目标完成状况当成开展民主评价基层党员的参考条件。第二,实施责任激励,依照具体状况和各个基层党员的实际职位,明确其实际工作责任,具体划分责任,经过定时检测以及民主评价的模式对基层党员开展管理和监督,进而让基层党员自主的履行其岗位职责。
        (四)构建并健全基层党员监管约束体制
        基层党员和群众有紧密的联系,党员的工作成效和群众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构建基层党员监管约束体制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党内监管,在党组织内部监督此层面,要秉承实行民主原则,充分扩充党内民主,经过审查与自我审查的形式,对党员的具体工作进行监管和约束,促进党员自觉的履行其职责,慎重使用党员权利。第二,其余监管途径。党内监管之外,其余的监管途径也非常关键。比如,党外监管、群众监督以及有关部门监管等形式,把其余监管途径和党内监管充分结合,把由上至下的监管模式和由下至上的监管模式统一,让监管体制更整体化,防止出现漏洞。第三,基层党员本身的自律性,不管是党内监管或是其余途径监管均是客观方式,若要内外兼修,就要充分强化基层党员本身的自律性,对其进行思政教育,让其自主履行党政体系,遵循党章,经过不断的总结寻找不足之处,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整改对策。
        (五)构建并健全基层党员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体系
        党员就是要服务于人民,基层党员和群众紧密相连,若脱离群众,其所有工作都很难进行。所以必须要构建并健全基层党员紧密联系人民的体系,此项体系可以让基层党员充分明确其职责,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服务于人民的思维,为群众办实事,利好于人民。
        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目前新时期的环境下,各基层党组织要基于党委书记为责任人,把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把各项制度体系切实落实,充分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整体素养,最大化的施展基层党员在群众中的典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芳丽.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8,000(007):77.
        [2]刘继刚.新时期如何持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J].山西青年,2019,000(005):P.220-220.
        [3]刘国芳.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经营者,2020,034(003):291.
        [4]苏丽伟.浅谈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9,000(003):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