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0期   作者:张荣环
[导读] 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连续运行有助于在中国建立强大的输电网络
        张荣环
        赤峰碾子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  024035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连续运行有助于在中国建立强大的输电网络,提高输电效率和电网效率,并提高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的成熟度。
        关键词:分销网络;动力工程技术:可靠性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网企业发售的电量虽已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但用户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持续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是配网规划、网架、运维、计划、设备技改等方面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为了保证用户的用电质量,如何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供电可靠性的精益化管理,成为目前电网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我国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及特点
        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有助于及时解决电网运行中的问题,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输电效率。目前中国配电网电源技术失衡现象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利于用户信息的存储和分析。配电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严格、安全、可靠的原则,因此在建设配电系统时,有必要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严格控制精密仪器和发电设备的装配质量,并改善电网的运行过程,避免以后发生安全和技术风险。但目前中国的配电网电力工程技术还很不成熟,各个环节间的协调不足,电网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较低,极大地阻碍了电网的建设速度。有关部门和电力公司需及时优化发电设备的结构,促进电网系统使用和全面发展。
        2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影响问题
        2.1外部因素的影响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此电力系统的建设已经赶上了巨大的电力需求和电力消耗。为最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电力快速增长的需求,某些地区在现有电网架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并相应增加。但电网安装工程比较复杂,需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因此电网结构的增加将远远落后于社会的用电速度。由于难以按计划一步一步实现,因此存在大量的临时布线,这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并给配电网络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带来了更大的影响。另外,老城区的许多电力设施都发生了严重的老化现象,难以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维修,这是造成电力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配电网工程技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2.2闪络对于配网电力工程造成的影响
        电力系统运行期间电力线的设备绝缘层可长时间承受较大工作电压,且绝缘层表面会随时间积聚大量灰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电路绝缘组件在长期使用后会老化,从而导致线路耐压低于正常水平,这可能会导致飞弧。另外,在被大量灰尘污染后绝缘部件的抗冲击性大大降低,且在受到雷电和内部过电压的影响时会发生闪络。闪络问题不仅会影响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安全问题。
        2.3设备健康运行水平不高
        目前,国内各地市公司的配电线路均存在线路结构不合理、数量多、设备老旧等问题,易出现树障、外破、重过载、三相不平衡等缺陷,若平时运维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配电线路频繁停电,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

同时,相对于中高压线路,配电线路跳闸次数较多,若无法及时消缺,可能存在大量安全隐患,造成线路频繁停电。
        3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相关策略
        随着国家电网“三型两网,世界一流”新战略的深入推进,供电可靠性管理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充分结合网架前期管理、停电过程管理、计划性停电管理、故障停电管理、电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改进供电可靠性管理方法,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
        3.1强化网架前期管理
        电力企业坚持“标准化、差异化、精益化”规划原则,结合市政规划、供电范围、负荷特性、用户需求等特点,合理划分供电网格和供电单元,深入研究各供电网格和单元的发展定位和用电需求,细致开展近期及饱和年负荷预测,统筹变电站出线间隔及通道资源,科学制定各供电网格标准统一的目标网架及过渡方案。电力企业统筹长远目标和近期需求,梳理分析配电网网架结构现存问题及主要原因,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功能定位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需要,考虑不同区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目标需求,差异化制定饱和年10kV配电网目标网架,按照“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原则,执行规划过渡方案,将网架类项目在规划库中固化,逐年落实规划项目和计划安排。
        3.2强化自动化管理力度
        当前,我国配电网系统已经应用进了配网自动化技术,但是,整体上来看,还缺乏有效的管理力度,因此,企业还需做出相应的整改,企业需健全配网自动化的管理机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需对供电设备及信息进行安装、收集,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就必须得到管理机制的支撑。借助管理机制将部门的职责调动起来,发挥出部门的建设性作用,从而实现多样化的调整,把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加以巩固。
        3.3提高技术人员职业水平
        在配电网供电系统和配网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之后,有很大一部分质量问题来源于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对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传授给他们安全、高效的安装、检修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供电企业必须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将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升起来,便于在工作中应对突发情况和棘手问题,减少人为故障的发生率。当技术人员在安装配网自动化设备之前,企业需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让技术人员可以明确设备安装的要点和规范,确保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可以得到稳固和提升。除此之外,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企业应安排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强化他们的新型技术理念,在根源处降低安全故障发生。同时,供电企业在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时,可以将新老员工放在一起培训,在培养老员工与时俱进工作理念的同时,又让新员工了解岗位实际情况,老员工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供新员工学习,从而在整体上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发挥,提高配电网供电质量。
        结语
        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提出的相关管理策略,为高效利用有限的人力和合理的技术管理手段,进而提升供电可靠性指标提供了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洪豪.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研究[J].机电信息,2019(9):18-19.
        [2]蒋远忠.提高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J].机电信息,2019(24):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