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30期   作者:余春耀
[导读] 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承载着电力运输的作用。我国生产电量不仅满足着人们生活的需求,
        余春耀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西昌运维分部  四川西昌  615000

        摘要: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承载着电力运输的作用。我国生产电量不仅满足着人们生活的需求,大部分也用于企业生产,输电质量关乎着企业生产效率和人们生活的稳定。一旦电力输电线遭到破坏,就会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本文通过简述输电线路在电力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研究分析电力输电线维护的方法,和排除电路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隐患,以此来提高生活用电和企业用电的效率,实现科学使用电能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电力输电线;运行维护;故障排除

        引言:输电线路如果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供电系统的瘫痪,所以,需要检修人员不断加强日常电路维护,及时发现线路问题,并确立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目前,人们供电需求加大,对于用电质量和效率也成正比增加。对此提出以下运行维护和排除线路故障措施的方案,排除线路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保证电力传输的稳定。
        一、电力输电线维护的具体方法
(一)优化设计输电线路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电力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切实参与到输电线路优化设计的实践中去,可以借鉴对输电线路设计成功的经验。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结合区域间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区域间电力传输的距离、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人员需要综合实地考察,找出最优方案,确保在电力传输中,不会因为线路的不合理造成部分区域线路电流负荷过大,导致电能流失,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埋藏安全隐患。以此为设计基础,需要设计人员科学合理优化输电线路传输路径,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条件,以保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在设计初始阶段,设计人员要深入到电力线路建设场地,对施工情况和数据资料充分掌握。再者,在输电线路试运行阶段,设计人员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对线路运行进行质量排查,以便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科学处理,保障后续正式运行中,检修人员可以开展巡查和维护工作。
(二)定期检测和维护,提高输电线路智能化水平
        传统电力输电系统无论在技术还是设备都比较落后,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输电线路运行和维护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操作性强,而且为维护人员提供了便利。时代在进步,电力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智能化技术可以补足施工人员因为检修疏忽或者细节疏漏等因素造成故障的短板,虽然信息化技术大大便利了检修工作流程,但是新技术的引进成本也是比较大的,而且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不断加快。所以,需要电力企业领导综合多层面考虑,可以优先集中部分故障频发区域利用新技术手段稳定电路正常运行,这样检修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故障数据信息,依据数据的异常采取措施。除了问题发生后的解决措施,在发生问题前,更需要做好日常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而非等到问题出现,引发大范围断电再维护,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相关检修人员要严格按照检修标准定期检修,相关部门根据发生故障的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制定相应的检修标准,对于设备零件和线路老化问题、线路电能运行和负荷问题等相关方面,将常见性故障问题在一定时间内有效落实。
(三)加强电力输电线防雷防风保护
        电力输电线如果遭遇雷电天气极易被破坏,造成输电线路电路跳闸,供电设备烧毁。所以,需要维修人员及时进行合闸操作,并排查潜在的故障问题,判断雷电是否有对其他零件的损毁、电路短路等情况。同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增强电力输电线防雷性能,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输送电能。

比如:可以在输电线路设计过程时,将避雷导线加入到输电线路中,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综合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置避雷导线。在强风天气下易造成输电线路断裂和设备坍塌。所以,需要在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影响的地方做好标记,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数据及时检测,维护人员提前将设备运送到现场,并为后期在设备损坏时及时更换提供便捷条件[1]。
二、电力输电线排除故障优化措施
(一)加强输电线路自身故障排除
        线路故障首先要确定故障位置,通常有三种方法,其一采用置换法、通过故障设备和良好设备进行替换,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就可以排除是设备故障问题。其二采用对比法,由于现在实现智能化系统分析,通过在正常和发生故障时监测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如果某项数据差较大,就可以快速确认故障原因。其三是回路拆除法,通过回路依次有序拆除来判断发生故障的回路位置。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需要从材料和技术方面着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采用合格的、性能良好的输电线,集中管理,避免造成材料资源浪费。在相关技术应用下,依照标准严格控制施工应用的误差,避免因细节问题造成线路故障,影响输电线路建设的质量。此外,有针对线路故障进行分析,在线路绝缘情况监测中,利用电压分布监测法、绝缘电阻法等方法,结合监测技术应用进行实践操作,以精准监测。利用定位系统算法,对于线路故障位置精准判断影响程度,进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故障定位算法的应用要参考线路故障位置和路线,对于不均匀路线要进行转化,通过在均匀路线故障位置进行计算,参照不均匀路线时的数据,综合计算才能保证故障位置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应用智能化检测技术,完善检修机制
        当今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各行各业,能够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需要运检工作者不断完善检修体系,保证检修和维护快速进行,对输电线路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其安全性准确分析。还应该建立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测,提高线路检修智能化科学性水平,保证故障问题数据和检修维护人员之间信息的传递。因此,对输电线路和物体参照物之间距离对比分析,如:在11KV距离下,参照物最小处置距离是5m,在小于5m时,要重新检测。基于小波分模拟电路故障测试试验分析,对于各个故障类型进行诊断,C1诊断率为90%,C2诊断率为85%,C3和C4诊断率均为80%,R3和R7、R9诊断率为100%,R4和R6诊断率均为70%,R8诊断率为95%,经过实验数据显示,各故障类型诊断率平均达到了90.94%,各类型故障诊断率标准差为0.1,也就是说其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也说明这个方法对于不同故障类型区别程度较低。所以,小波分模拟实验能够满足输电线路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和诊断的需要,但是这种方法还有提升和完善的空间,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以增加数据的可靠性[2]。
(三)加强检修人员故障排除技术技能
        线路故障原因众多,需要检修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面对原因纷杂的线路故障问题时,能够准确判断和分析原因,开展检修和维护工作,不仅能保证检修工作有效完成,也能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因为专业技能和知识不足造成人员损伤。据新闻报道,某施工队在10KV线路上做紧线工作,一名作业人员在连接悬垂瓶子和紧线卡之后,将安全带移到与卡具多处活动点相连的导线上,违反了线路规程6.2.5在高空作业中,使用后备绳的双保险安全带,且安全带和保护绳要挂在塔杆不同位置的牢固构架上。正因为作业人会员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认识,造成此类事故发生。
        总结: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输电线路对于电力系统十分重要,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其他各行各业和居民用电需求。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力运行的稳定和安全,相关检修人员需要不断提升技能和专业水平,做好日常监测和维护、及时排查故障问题,确立相对应的应急措施,维系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上措施只是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参考,为了电力事业长远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康毅.输电线路的精益化运检管理研究[J].冶金管理,2020(19):107-108.
[2]张隽.状态检修技术在输电线路运检中的运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