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生活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张龙顺
[导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张龙顺
         东山县西埔初级中学         福建漳州   363400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明:一定要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运用,要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当前国情和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往往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造成了数学与生活的脱节,致使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低。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教学法;实践
         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教育塑像与教学方法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各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教学从生活中来,最后又归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价值所在。
         一、生活化理念的意义与作用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将数学知识的教授与生活相融合、相联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最后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内容生活化、过程情境化、提高实践掌握能力的数学特色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也能锻炼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教学时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在课堂讲解数学知识时,语言生活化、问题生活化、教学环境生活化、作业生活化。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针对数学问题的讲解转移到生活问题中来,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1.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课堂时间讲解知识点,而且由于数学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等特点,如果教师不能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数学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课堂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加之课后数学作业的各种繁多的练习题,更加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厌烦情绪。
         1.2数学知识点是有连贯性的、整体性的,如果教师教学的知识点之间衔接、铺垫过于简单,学生就难以理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有效互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提高与发展,导致思维钝化。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2.1一节课45-50分钟时间,如果让学生整节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是不可能的,而且初中数学的教学节奏较快,学生在听课时要投入十分经历,很容易疲劳紧张,长期下去会对数学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无法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2.2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在学习上肯定是有差异性的,有的人一学就会,有的人则需要反复记忆和练习才能理解运用。所以,大多数数学教师会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但是这恰恰会起到反作用,学生的课下时间被测试与作业占据,身心疲惫,还要面对考试的压力,会变得焦躁,学生成绩反而会下降。


         三、生活教学法在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1、课前准备生活化
         要想得到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前备课时要认真、细心,认真准备与课堂知识想个关联的生活实例,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深入研究,精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生活例子讲解。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与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启发式、自主式因材施教。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取代了传统板书教学,这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内容的准确度,还能运用生活中的图片、影音资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数学模型简单化、立体化。比如二次函数图像、反比例函数图像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2、新课导入生活化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堂课程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在新课导入阶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出当堂课程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充满积极性与求知欲,激活数学思维,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并应用与生活中,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所以,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转变以教材为本的观念,使教材从属于学生学习需要,且服务于学生生活,在使用教材教授知识时,要灵活处理教材,结合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作为教材例题,充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数字与符号,更是蕴涵丰富的学科,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4、课后练习生活化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学完新课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际应用的问题来让学生练习,以达到知识巩固、提高应用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及时解决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任何数学知识都有生活的基础与素材,并不是简单的符号化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但是不拘泥于教材,结合生活教学法,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激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相连的乐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反思,改变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忠伟.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读写算,2015,4
         2、董长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法应用探究[J].新智慧,2018,6
         3、李正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书文摘,2020,1
         4、丁国锋.加强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求知导刊,2020,6
         5、张博.试析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