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教学为导向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以《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What are you drawing?为例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7期   作者:金美兰
[导读] 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金美兰
        浙江省金华东阳市实验小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What are you drawing? 绘本课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绘本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融合PEP教材内容,设计与绘本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巧妙设计问题,层层追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细观图文信息,引导学生开放性表达观点,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通过语言实践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设计意图;绘本教学;思维品质;融合
        新课改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What are you drawing? 绘本课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绘本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兼顾生活经验,融合主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整个语言发展过程中,总是母语处于优势语言地位,而且孩子的认知也是母语强于英语,用母语的认知促进孩子的英语阅读,尤其是在思维方面带动孩子对英语阅读的深度理解是可行和有利的(侯云洁,2019) 。我们在阅读前经常会设置一些看似以问题为导向的活动,驱动学生思考,但每个问题都只是停留在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启迪不够充分。只有展示性问题,没有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无法激起学生对故事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心。因此,在封面读图环节,利用中文文结合的表达方式即可以解决三年级学生英语知识储备的局限性,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
        T: What do you see?
        S: I see a cat.
        S1: I see a rainbow.
        S2: I see a boy and a girl.
        T: Look at the boy and girl. How are their clothes?
        S3: 脏了,有好多颜色。
        T: Why are their clothes so dirty?
        S4: Maybe the cat.
        S5:可能不小心打翻了颜料。
        T: Maybe. Are they happy? Why?  
        Ss: Yes. The face, eyes, mouth.
        T: Why are they so happy?
        S6: 在做开心的事情。
        T: Can you guess what the title of the story is?
        Ss: What are they drawing?
        T: Let’s go and meet them in the storybook happily.
        [设计意图]
        封面读图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质疑、提问等方式,表达他们的喜好,交流他们的发现。教师在孩子们的交流中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阅读障碍点、学习生长点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开放,更真实,更具有互动性。
        T: Let' say hello to them in different ways!
        S1: Hello, Mary! Nice to meet you!
        T: Nice to meet you, too.
        S2: Morning Mary.
        T: Morning! This is my brother, Bob.
        S2: Nice to meet you, Bob.
        S3: Good morning Mary. How are you?
        S4: Very well, thanks.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的问候方式的旧知衔接绘本中新主人这个新知,通过联想复现已学的句型和词汇,即融合主教材,发散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绘本故事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融合母语,巧用学生生成,通过追问驱动学生思维,激发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再通过不同的方式相互问候,使学生有带入感的同时让学生拥有同理心,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发展预设情境。学生利用PEP教材中Unit3的知识巧妙的用身体部位知识回答了为什么你觉得小主人很开心的问题。学生利用PEP教材中Unit1的介绍和问候语,用开心的心情与小主人问候。教师通过课堂指令,不断复现故事本文中的核心句型,为学生的输入提供充足的保障。在母语与主教材的融合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巧妙设计问题,适时追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经。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使用特定的语言结构,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陈则航、王蔷,2009)。笔者绘本故事读前环节,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文本故事进行预测;再通过适时的追问提出学生相关预测的理由;最后通过故事文本阅读肯定和完善学生预测的观点。学生从预测到辩证和肯定观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逻辑性思维。
[教学片段]
        T: What are Bob and Mary drawing?  
        播放Mary 的音频: Guess!
        S1: A rainbow?
        S2: Mum?
        S3: Cat?
        Ss:…...
        T:Good idea. How do you know?
        Ss: The cover.
        T: Good idea. Now listen and check your idea.
        [设计意图]
    通过预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有利于绘本阅读。再通过师生集体核对答案,肯定学生们的猜测,激发学生后续阅读兴趣。
        T: Who is it for?
        S1: It’s for mum.
        T: Why?
        S1: Mum’s birthday.
        T: Maybe.
        S2: She is a super-duper mum.
        S3: Thanksgiving Day!
        S4: 妈妈很辛苦,所以送给妈妈一幅画。
        S5: 妈妈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家人,所以画幅画送给妈妈。
        S6: They love mum.
        T: Mum works hard and looks after us. We all have a super-duper mum. A best mum!
        Tomorrow is Thanksgiving Day, what can we do for mum?
        S: Say “I love you, mum.”
        T: Great! Let’s do together.
        [设计意图]
        边说边做,引导孩子用甜美的声音,爱心的姿势演绎对妈妈的爱,并将此作为今日的作业之一,爱要大声说出来。将课文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体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T: Show me your flower. And do like me. It’s for you, mum.
        弯腰双手递上课堂伊始绘制的七色花,美美地说上“It’s for you, mum.”
        T: What will mum say?
        S7: Maybe I like it. Thank you!
        绘本故事教学不是为了教一个故事而教,而是为了通过教一个故事让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而教。通过绘本故事的教学,学生能逐步学会自主阅读,在自我设疑解惑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性思维。在故事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读前预测,读中追问,后续巧用感恩节时间资源设置生活化问题。随着问题的递进,不仅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同时也真正体现出了绘本故事教学之学科育人的价值。
        三、深度解读文本,填补旁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文本的解读与思维息息相关。儿童是形象思维,因此教师要巧用绘本图片的形象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充分解读图片信息,建立图片与语言的联系,才能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起始阶段的英语绘本,因为学生英语储备的局限性,绘本故事以简化版为主,导致其丢失了部分故事情节,使得故事不够连贯、不够生动。通过还原故事场景,再生成一些合理的故事情节来丰满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教学片段]
        通过播放小猫打翻颜料罐子老鼠惊叫逃跑的音频,让学生猜测妈妈将会说什么。再结合图文,关注细节,补充旁白,通过还原情景,寻找和感受妈妈的爱。
        T: What will Mum say?
        S1: Oh, no!
        S2: It’s OK.
        T:Read and find mum’s picture in the book.
        S3. It’s on page2,8,10 and 11.
        T: Look at picture 1 and guess what they say. (见图1)
        S4: Mum, let’s go!  
        T: What will mum say?                                       
        S4: OK, let me help you!                                         
        T: That’s your idea. This is mine.                                
        Mum, let’s paint.   OK, let’s go.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一,还原画画前的准备情节。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见图2)
        S1: Cake.
        T: Who is it for?
        S2: Mary and Bob.
        T: What will mum say?
        S3: Bob, Mary, cake.
        S4: Bob, Mary, eat some cake.                                
        T:What will Bob and Mary say?                           
        S5:Yummy. Thank you, mum.
        S6: You are welcome.
        [设计意图]
        通过图二还原家庭生活中的日常,妈妈总会在我们活动中默默地位我们服务的场景。孩子们在享受妈妈爱的同时,也会用语言表示感谢。有爱的家庭,才能折射出有爱的生活。
        T: How about this picture? (见图3)
        S: Mum, let’s go and see.
        [设计意图]
        通过图三旁白的添加,为后续It’s for you, Mum.
的情景起了连贯性的作用,让故事情节有了完整的呈现。         (图3)
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通过还原绘本故事情节,让学生更有同有代入感和同理心,角色扮演拥有同理心。同时,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故事情节的还原,生成了学生文本。真正显示出了绘本可以拓展文本内容、丰富文本内涵、提升文本趣意、唤醒生活体验、生成文本情感的特点。通过设置填补空白这一系列开放性问题,学生们在自主交流过程中提升了思维品质。
        四、注重语言实践,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深入学习阅读文本后,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指向的语言能力目标和情感体验价值,提供语言实践机会,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石敏颖,2019)。三年级的孩子还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到最后的拓展环节专注力开始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设置活动时,应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趣味性强,难度系数适切,参与度高的实践性活动。
        [教学片段]
        教师通过魔术的形式,展现自己所拥有的魔术材料(彩色卡纸、手工花、一次性杯子、剪刀等工具),供各小组选择,每人制作一份神奇的礼物,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T: I have many flowers and paper. What do you want?
Group1: Flowers and cups.
Group2: Flowers and paper.
......
    各个小组领取材料后,小组成员合作设计作品,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交替展示作品的制作者和作品的目的和意义。
S1: This is my flower. I use a pink flower, a yellow flower and a brown cup. It’s for my mum.
S2: This is A ’s flower. He uses a red flower, a yellow flower and a blue flowers. It’s for his mum.
S3: This is B’s gift. She uses red ,yellow and blue. The card is so funny, I like it. It’s for her teacher.
        [设计意图]
        通过设计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发展其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介绍自身作品,给每个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再通过小组成员交替介绍他人作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出各小组组内成员互相介绍作品活动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学生通过绘本故事教学,不仅仅是提升英语知识与技能,更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片段中巧用学生想象力丰富和爱好手工活动的特点,设计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活动,大大提高小组活动的参与率和有效性。学生在趣味性的设计活动中,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在真实的情境进行语言的交流,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在磨课过程中,通过试教发现问题,通过研讨和反思解决问题,提升了教研团队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英语学科素养。小学英语绘本故事与主教材融合教学,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活动,达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发散性、逻辑性、创造性思维及文化品格。只要教师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细化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定能达成“慧阅读”、“绘思维”和“会生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侯云洁. 2018.小学英语各阶段特点和分级阅读的实施[J].英语学习(教师版),自然拼读和分级阅读教学专刊.
石敏颖.2019. 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太原),(4):10-13.
张东. 2018.小学英语课堂有效任务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11):57-59.
周亚文.2019.基于一次备课过程的小学绘本教学实践反思[J].教育视界外语教学版 ,(1):72-76.
朱清清.2018.从思维角度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8): 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