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

发表时间:2021/3/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6月第18期   作者:陈庆娟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立良好学科素养的前提
        陈庆娟
        龙陵县麦地完全小学 云南省保山市 678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建立良好学科素养的前提,只有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才能帮助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增强计算水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学科素养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素养;计算水平;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数学学科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悉心培养,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增强自身的能力。同时,小学是学生打牢基础、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积极、健康的主体发展。本文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情况的感悟,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的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小学数学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主体发挥不足。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加强学生的主体建设,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效果,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然而,在当前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本位思想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影响其主体发展的效果。第二,创新意识不足。培养学生创新发展的意识,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老套路
”“旧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第三,素质培养不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入手,开展素质化培养活动,导致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不足。
        二、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是学生主体成长中所具备的一项基础品格。注重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为高效、全面的掌握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实现其有效学习、素质发展的目标。同时,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加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解析问答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构建体系化的思维方式,进而帮助学生答疑释惑、解决问题。此外,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有效的知识积累,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其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探究、运算等环节,找出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和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的效率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科素养的方法
        1、增强学生计算水平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计算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较高的计算水平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数学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计算水平是素养提升的前提,在数学学习中,不论简单或难的题目都离不开计算,任何巧妙的思路,最终都需要计算的支撑,如果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水平不过关,那么会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丧失信心,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更不能提升数学的各方面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树立学生数学信心的时候,教师要增强的就是学生的计算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新鲜知识的学习,才有了学习数学的底气。
        例如,我在教授“四则运算”时,就要求学生将该运算规则反复的练习,简单的学会计算,并不代表学生的计算水平过关。

只有学生在面对一个简单的算式,能不用笔就计算出来,面对较难的算式,在15秒内也能计算出来时才能说明学生的计算水平达标了。许多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时候,并不重视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他们认为计算水平会随着思维水平的提高而提升。但是我认为计算水平跟学生的练习程度以及熟练度有关的,学生多练多写多熟悉算式,才能够提升自身的计算水平,而仅仅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眼高手低,面对难题时思路正确,但总也计算不对。要想学生能全面地进步,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计算和思维同步的发展。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中除了计算最关键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日常的小游戏或者小测试来逐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逻辑来解决数学问题。许多数学家之所以能够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于他们能将数学的核心素养贯穿到解决问题之中,并且能利用常人想不到的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教师应该培养的就是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推理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来进行思考。数学中有许多高深难懂的概念,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分析、理解。小学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对难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的勇气。
        例如,在教授学习“整数”时,就要求学生对此部分题目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并且在课上我会出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较为简单的问题开始,我先帮学生利用题目复习一遍所学的知识,然后在这些简单题目上逐渐增加难点以及变换的地方,让学生在解答中调动自身所学过的知识,调动自己的思维。另外,这些题目都是我从不同的角度出的同一类型的题目,我要求学生做到能用不同角度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快速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勇于解答的信心,以及善于思考的习惯。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要提高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就应该不拘泥于课本教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一部分依赖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良好的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逻辑能力,在利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时,学生也能学到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思维。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创新的信心和创新的思路。数学是一门灵活变通的学科,一味的只学习课本的知识是不能够真正提高能力、学懂数学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多接触拓展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思路,让学生能在数学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例如,我在教授“分数”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本章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出题。在学生出题前,我给学生讲了几条限制规则,而学生可以在这些规则内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思维,通过这样的锻炼,帮助学生增强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将数学的核心素养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想象力和执行力,而想象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中必备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加深奥的知识奠定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学科素养,需要教师从方方面面做起,有计划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学科素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从这些能力延伸出去,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长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及勇气。
        参考文献:
        [1]洪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72-74.
        [2]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5):57-60.
        [3]黄义雄.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文理导航,2017(21):3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