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小玲
高县来复镇燕子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提升学生兴趣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兴趣将推动学生有效学习,保证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提升,是促进课堂教与学高效的必要条件。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将学生智力开发当作学生打开未来的大门,那么激发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则是打开大门的钥匙。故此,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为研究主题,通过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误区前提,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必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相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愉快体验性,从而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愉快的学习数学。小学数学作为主学科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是逻辑性、算式性、推理性、抽象性的学科代表。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转变的初步发展时期,其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为薄弱,思维与心智尚不成熟,在学生认知水平受到客观限制的条件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很容易引起偏科、抵触、惧学的现象发生,为此,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则是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韧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够进一步弱化学生客观的学习短板,所以本文将基于兴趣教育理念下,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保驾护航。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是短暂的,尤其在小学低龄段更为突出。同时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初步发展阶段,他们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学习随机性强、喜欢得到他人表扬的特点。那么在客观学情上,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加凸显传统教学方法及观念的弊端性,所以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生动有趣、具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将传统单一、填鸭式、保姆式、警察式教学融入其中,应该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心理,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性,这样才能助力教师创编更多适合学生学习和兴趣产生的教学方法,从而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1.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要立足良师益友的角度出发,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友善、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师生双边互动效率,当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自然对教师的课程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样学生才能具备敢发言、敢质疑的学习状态产生,才能真正有勇气跟教师说出自己面临的困境,从而才能提升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此才能有效帮助教师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例如,定期在课下融入学生的集体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才能真正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或者是学习层面上的最近发展区。再如,教师应当积极与学生开展数独游戏,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升温彼此和谐的关系。其次,教师面临学困生群体上,要具有爱心、恒心的教学心态,这样教师才能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够耐心倾听学生自身的学习障碍,能够理解学生并且和学生共同寻找答案,推动学生自己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短板。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和引导,杜绝主观性的判断和指导,这样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压力,反而不能起到好的效果。
最后,教师要科学合理实施赏识教育评价,将赏识教育贯穿到小学数学课程始终,积极地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闪光点,并且给予极大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从而能够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当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信息技术集合图片、文字、视频、音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有着传统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能够将传统文本静态化的数学知识有效转变为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动态化的仿真性教学情境,这样在教师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在小学阶段正处于形象化思维发展的初步时期,自身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创设别开生面、趣味生动的教学情境,将符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心理,也将促进学生形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迈进。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愉快体验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期待性。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熊出没》、《小马宝莉》中的情境引入教学,甚至是将我们的数学知识用漫画集、儿童歌曲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厘米时,可以准备好不同尺寸的动画片人物展板,让学生对长度单位产生具象认识,让他们了解到单位统一的重要性。这样教与学的过程中将更加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产生。
3.设计比赛形式的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不好静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那么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学习特点,有效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的单元复习课堂上,为了提升课堂的复习质量和验证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小组对抗赛》,首先为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的人员结构应该根据“一优二中一后进生”的标准,这样不仅是保证小组对抗赛的公平性与激烈性,也是保证学生之间具有相互能力补充、相互学习积极带动的氛围产生,进而推动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其次,教师应该作为小组对抗赛活动的组织者、评价者、出题者身份,参与到课堂的小组对抗赛活动中,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题组,然后以两组对抗,教师出题,各小组轮流答题的形式进行。同时,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记录与分析不同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在比赛结束后利于教师辅导线策略更加具有针对性。最后,当小组对抗赛结束后,教师应该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学生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开展,这样不仅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合作协作能力的提高,也通过评价的方式肯定不同学生层次的积极努力,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感,这样的教与学活动的组织,是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是顺利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驱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突破传统思维的框架,积极与学生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有效掌握学生学习的认知喜好,才能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从而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志兵.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之思考[N]. 山西青年报,2018-06-30(003).
[2]赵万奎,王立志.小学数学兴趣培养及学习方法的建立[J].教育现代化,2018,5(23):368-369+374.
[3]刘邦菊.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