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邦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7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属于工程管理范畴。只有保证施工安全,才能有效提高施工水平。故而,建筑行业应从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强化安全意识、打造专业管理团队、严控物料质量等方面着手,促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状态,以此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安全意识;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1导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明确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分阶段完成总结工作,日益完善,又要合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是显著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效率的关键条件,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可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站稳脚跟。
2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的重要价值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安全管理所涉及到的层面比较广泛,其包含的不安全性因素十分的繁杂,其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人员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一类是物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这两种因素内,人员不安全因素的影响会更加的深远,所以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该层面进行高度的重视,掌握其核心内容,了解其关注的要点,严苛的做好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让该建筑工程项目可以维持一种理想化的安全施工状态,提升不安全因素的管控效果。这种人员安全管控主要是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为基准,要加大对人员安全意识培养提升的重视程度,及时地督促工作人员,让其可以掌握更为丰富且完整的安全知识技能,从根源上,提高项目施工的整体水平。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始终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环节,借助意识来进一步的调配好工作人员的自身行动以及举止行为,凸显出其自身职能等的效用。把控好危险因素,避免其出现违规操作等的不良现象,达到一个理想化的安全管理状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的全面,提升其可靠度,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处理好各类安全管理问题。
3安全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影响因素
3.1法律法规
建筑安全法规带有极强的约束性以及强制性,在项目的施工时期必须要将法规落到实处,采取分层次的管理工作可以让基层施工任务活动的开展更为规范化,及时的找出其所存在的不达标的项目,和项目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汇报相关的信息,在必要的条件下,需要使用法律来处理其问题。借助培训等形式,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使得设计方案更为严格,管理人员需要多和基层人员进行沟通,这样可以使得其更为透彻的掌握项目的建设状况,规避风险,降低施工的风险系数。
3.2安全管理
管理部门要相互的配合,设置好工作目标,凸显出自身的监管效用,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的协商处理的方案,在必要的条件下,需要重新开展施工活动,严苛的管控设备的使用强度等,不可产生追赶工期从而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4.1加大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力度
在强化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总承包单位对分包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由于总承包单位在与分包企业签订合同时,规定了总承包单位需要行使的安全监管权。故而在实践中,总承包单位应担当起重要职责,以此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总承包单位应具备明确辨识施工危险源的能力。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所产生的危险系数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每个环节对应的要求组建安全监管小组对其进行检查指导,并给出可行性建议,从而在尚未发生突发事故前做好防范工作[2]。总承包单位虽已将部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它单位,但不可完全脱手放任不管,需对分包企业的安管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督促他们及时落实安全管理内容,并与其签订责任保障协议,使其按照总承包单位的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并在出现隐患时及时改正,以免增加后期经济负担。细化安全监管目标。比如在设置“零事故”后,需对实现此目标的具体方法进行细致处理,好比制定监管准则等。中建八局总承包单位曾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视化监管”方法。负责人在重要结构部分安装了提示牌,要求在拆除临边防护装置时应联系区域负责人,并标明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同时,还实现了危险源的可视化辨识。如在基坑边树立警示牌、在洞口处安放红白警示带等,以此增加了总承包单位安全监管的有效性,降低施工危险系数。
4.2强化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
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决定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因此,施工单位需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其运用自身较强的安全管理觉悟对施工人员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人员误操作而引发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故而施工单位负责人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比如曾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发生过多起塔吊倾覆事故,这源于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危险作业行为,最终引发惨剧。对此,安全管理人员需明确塔吊的布置要求,如交叉作业中,塔吊高低塔间距应高于8m,且与周边建筑物间距应≥0.6m等,同时拆装时也应由专业人员负责不可私自拆装。对此,安全管理人员应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及时予以整改,以此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4.3打造专业化施工安全管理团队
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离不开专业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支持。所以,施工单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组建规范且职业素养高的安管团队,由此避免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而影响施工方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施工单位应适当引入高新技术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便捷条件;另一方面,可设置考核机制,促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可拓宽安全管理人员的招聘渠道,以此扩大人才规模。现如今比较常见的安全管理技术包括BIM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由于施工现场存在许多不可见的危险因素,一旦安全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很容易忽视潜在隐患。而BIM技术可利用建模的方式还原建筑结构的立体特征,进而从细节处知晓危险问题。另外,还应积极邀请技术型人才加入到施工安全管理队列中。
4.4严格管控施工现场的物料质量
施工现场的设备及建材质量也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管理人员应先行对入场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钢筋的抗折性等,只有保证各项指标及其尺寸、规格等都符合施工要求,方可正式投入到施工项目中。此外,管理人员还应确保建筑材料的存放场地足够干燥,且通风性良好,而且还应在局部区域放置灭火器等设施,以便在发生类似火灾等事故时能在第一时间内控制险情。
5结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获得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价值,但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行业内各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发展理念参差不齐,也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问题,频发的施工事故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此,建筑各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最大程度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波,赵兵,段波.建筑施工安全及管理措施的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54-55.
[2]田云山.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门窗,2019(24):183.
[3]潘浩.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门窗,2019(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