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年20期   作者:吴倩 陈国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
        吴倩  陈国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原料,混凝土浇筑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加强混凝浇筑施工技术优化,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施工流程。而浇筑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能够在建筑工程获得健康发展的同时,丰富自身的技术内涵,优化技术应用的手段和方法,进而提升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效益。现阶段,我国混凝土浇筑技术已逐渐衍生出多种技术类型,可以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式和施工流程,进行转化,可以有效地彰显浇筑技术的基础性和必要性,继而对建筑工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运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
        混凝土浇筑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水泥的胶合作用将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并将这种混合物倒入既定的模具中,以追求结实耐用并且成本降低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人力一层层水泥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可以完成传统上较难完成的形态,并且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的付出,工人只需要在施工前确定好想要的结构形态,并制定好相应的建筑模型后,就可以进行浇筑工作,有效的缩短了整个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升了我国建筑的结构强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之中。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1.1混凝土浇筑难点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水平分析,针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其已经取得了相对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整体的规模较大,项目十分复杂。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对于混凝土浇筑工作而言,在具体的浇筑时,必须要强化对混凝土标号的重视,能够依照相应的顺序开展。同时,在对钢筋数量较多的施工部位开展混凝土浇筑时,应该让专业的施工人员借助较为专业的设备进行操作,以确保可以进一步的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提升,有效规避混凝土浇筑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全面提升浇筑的效果。
        1.2混凝土收缩问题
        混凝土中的水分,除了消耗在水泥水化作用之外,大多数水分是会直接散失到空气中的,会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明显的干燥收缩现象。除此之外,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收缩现象的发生,还涉及到碳化、塑性以及化学收缩等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用水量、浇筑环境、水泥材料规格型号等均对混凝土收缩有所影响,若控制不当,将引起混凝土塌陷、收缩裂缝等问题。
        1.3混凝土处理难点
        通常情况下,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方案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确保浇筑工作的开展能够十分连续,不会存在间断的现象。同时,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该及时的开展刮平处理,以便混凝土的表面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问题,全面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此外,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阶段,应该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协调,让其可以严格的依照工作流程进行作业,时时的对施工人员操作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保证混凝土处理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的对混凝土处理效率进行提升。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优化措施分析
        2.1混凝土混合比的设计
        在对混凝土的混合比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混凝土混合比的主要需求就是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可以确保混凝土强度的需求,充分地满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设计需求,还需要可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能够及时科学合理的降低以及控制由水泥水热化导致的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状况,使混凝土构造具有良好的可本性以及和易性,更加具有良好的经济收益。
        2.2含水量控制
        在工程结构浇筑的时候,混凝土的表面位置时常会有泌水的情况出现,此时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完全清理干净。为了提升施工项目的综合效果,工作人员自然需要对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予以有效控制,加强水料比计算,以防由于含水量超出预期,使得混合料质量有所下滑。不仅如此,在进行混凝土拌制的时候,降温管理同样不能忽视,确保温度变化能够长时间处在合理的范围之中。
        2.3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是比较常见的工程问题,而入模温度便是起重要因素,需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以便更加有效解决温度裂缝这一工程性问题。在进行温度控制时,应当使浇筑温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可以通过加入低温水并对其进行覆盖的措施来实现。与此同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需要尽量减少混凝土运输所需时间,增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一般来说不得低于五个小时。在浇筑时应当避免采用较快的浇筑速度,以免混凝土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提早出现水化热峰值不利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好采用较慢的浇筑速度。通常来说,为了减少混凝土入模温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其数值不应当超过18摄氏度
        2.4加强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为提升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质量和效率,需要从泵车质量控制、设备质量控制两个层面出发。首先是泵车控制,即在设置输送泵的过程中,将混凝土运输管道的水平段维持在15m以上,随后将软管控制并固定在浇筑点,并在软管拐角处设置90°弯管,以此提升混凝土输送管道的严密性。而在设备管理层面,施工人员需要提前确保浇筑设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如果浇筑设备出现问题,应及时更换设备,保障浇筑施工的有序进行。而在日常的维护中,施工人员或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维护和检查浇筑设备,使浇筑设备能够发挥正常的效能,提升浇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2.5混凝土浇筑后测温养护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与施工要求相符合,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的12h之内,也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并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混凝土的表面处于一个较为湿润的状态。同时,也应对温度的控制进行强化,应保证定期进行测温工作,以此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温度进行确保,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保证由于散热而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应保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不得高于大气温度22℃,并保证表面温度与内部最高温度的温差不应超出26℃。而对于冬季来说,则应注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工作,谨防混凝土被冻裂,而在夏季则应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保证浇水养护作业应高于一周。
        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越加广阔,只有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质量过硬,才能够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细节性内容,对施工过程层层把关,真正保证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优势,推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进展。
        参考文献
        [1]刘力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8):197
        [2]陆海兵.冷再生技术在城市干线道路维修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9(05:89.
        [3]韩海龙.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3):31.
        [4]万小彬.房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存在的问题探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0(07):187-188.
        [5]李世军.在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的分析[J].智能城市,2019(8):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