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第29期   作者:林琳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
        林琳
        兰州市农作物良种试验站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新时期环境下农业正式进入到生态阶段,为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关键。但是生态保护不到位,致使资源遭到浪费,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以免农业生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深入开发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为经济发展赋予可持续发展路径,是目前生态农业领域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引言
        农业在我国属于第一产业,是我国所有生产活动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及扶持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自党的十八大后,在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并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并非一夕之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农业现状及问题来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
        1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综合指标的全面提升对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济高速发展,还需要环保与时俱进,打造生态型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农业建设力度,但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却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图一时之快,不利于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改进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所提倡的,其可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更科学、更合理,这一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发展方针对农村地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2.1拓展宣传和推广的范围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及决策,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及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合作。因此,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我们首先需要加强人们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思想建设,加强对两者的拓展宣传力度,并增加推广范围,让人们以思想指导行动,共同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去。一方面,党和政府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宣讲,给广大人民科学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降低对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举措的抵抗思想。另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定期组织农业生产者及企业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思想和法律规定的学习,提升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觉悟,并通过法律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来对农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科学指引及行为约束,帮助人们树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观念。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需要将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及使用通过宣传推广普及给广大民众,让广大民众在知晓农业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白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并根据所了解到的农业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防控,了解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除此之外,党和政府还需要对宣传推广的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宣传推广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在广播、电视广告等形式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宣传、宣传手册派发等方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推广的新颖度。
        2.2优化生产模式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和质量要求,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化也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生产模式的优化,可以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实现,以环境保护为目标融入一些绿色环保的循环式生产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建筑产业、养殖产业等,其不仅需要上述科学技术,还需要处理好新旧能源之间、能源和经济之间、技术和能源之间的合理利用与管控,以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双重增益。具体方法如下:①新旧能源之间。在实施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新旧能源之间的交互、替代工作,这既是生态环保工作的突破与革新,亦能在经济效益方面获得显著的成效。②能源和经济之间。能源的利用不仅要重视其合理性,在新能源的开发上也应当加大力度,新能源开发的主要特点是在前期开发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支持,因此,农村地区的领导部门人员需要更新思想观念,积极通过宣传推广吸引投资,并引进相应的新能源技术人才,确保新能源与相关技术能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3建设农业服务机制
        为了加快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引导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农业部门人员要将建设农业社会服务机制、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等提示日程。农业部门可以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作为生态农产品市场保护机制。一般制定优惠政策期间,所有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当地的农业市场中,总结经济发展趋势,将生态农产品出口作为扶持重点,使土地流转效率得到提升,按照临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逐步开展规模经营,拓宽集约型农业经济覆盖范围,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同时,结合生态农产品生产实践优化认证机制、市场准入制度、生态农业保险机制等,通过生态补偿的形式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另外,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结合不同区域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如生态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农业部门制定约束制度,做好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还需要从其他相关产业着手,及时组织维修水利水电设备、乱采乱垦行为的处理、生态农产品质检等,将其作为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消除不利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结语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保障。发展农业不仅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生态文明进程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传统发展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我国需要结合生态与经济,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下发展生态农业,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明交,冯伟林.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探析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19(1):137-142.
        [2]王文红.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6):136.
        [3]岳小萍.农业经济发展中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J].乡村科技,2019(8):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