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2期   作者:莫剑鹏
[导读]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莫剑鹏
        广西桂能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电力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加强对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电力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供电技术,促使用电工程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以提升用电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效果。本文就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展开探讨。
        关键词: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输配电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利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因为电力系统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工程结构也比较复杂,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电力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的特点
        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主要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的,通过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用电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以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供电效率和效果的下降。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具有电能供应高效科学、电能管理灵活智能、电能覆盖面广等特点,在满足人们大量的用电需求和电力企业多元化电力管理需求等方面,体现出了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同时,随着我国电力监控系统的不断推广和应用,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从而有效保证了供电网络的安全性和快捷性。此外,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对电力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力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用电工程运行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为提高电力操作系统的可操作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2.1 现场总线技术
        该技术是将智能化自动设备与控制装置在现场展开直接的安装与组接,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多向、多站、串行信息传输网络,同时能够将系统的智能传感器、数字通信和计算机等各方面的功能都综合利用起来。此项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普遍运用,能够对智能变送器的电量进行采集,并把收集到的信号传递给用于监督与控制的计算机。而智能控制算法则能够进行电能计算与科学判断,最终由计算机给控制设备传递指令,达到自动化控制的效果。采用该技术在现场完成了硬件与软件的连接以后,不必再对现场实施控制,只需要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妥善调配,就可发挥出现场自动化控制的作用。实践研究证明,现场总线技术的广泛运用,高效地完成了相关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任务,从而贴合了多样化控制标准,促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作变得越来越完善。
        2.2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在电力工程中利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可以开挖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和处理等功能,创新电力工程工作模式。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融合了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数据交互、存储等过程,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高效处理数据,建立数据监控平台,高效交互整体数据,避免外界信息环境影响到电力企业数据库。
        2.3 自动化补偿技术
        以往的电力工程大多是采用低压无功补偿来完成系统的补偿任务,仅仅是运用三相电容器补偿单一信号。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基本只是片面地补偿了单向用户负荷,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不平衡的问题出现,使得三相负荷存在补偿缺陷或是补偿过度的情况。在电力自动化技术运用于电力工程中后,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可以通过动态补偿、固态补偿以及分项补偿等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补偿精确度。


        3 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及其输配电优化对策
        3.1 优化电力工程配网自动化运转模式
        电力工程配电网络自动化的运转模式优化在促进配电网络运转稳定以及保持区域电力供应平衡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应当强化电力工程配电网络自动化运转的优化设计,提高自动化系统的科学性能以及稳定性能,选取不仅能够与企业发展状况相符合,还能够充分展现电力服务品质的配电网络自动化运转模式。电力企业应当在优化电力工程配电网络运转模式的时候较好地了解电力装置的运转情况、电力输送负荷的状况和电力线路规模的要求。将各个方面的电力要求进行综合地考虑,剖析与探究运转模式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而提出比较合理、科学的改进升级方案,逐步建立起具有系统性以及科学性的配电网络运转的模式。
        3.2 控制能源损耗
        控制能源损耗是提高电力企业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避免企业出现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因此,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如何科学控制能源消耗,是当下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首先,电力企业要进一步修正、优化和完善能源保护措施,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输配电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排查和解决线路或者设备出现的漏电问题。同时,还要提高能源消耗的管理水平,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制定完善、健全的能源管理方案,以保证能源损耗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电力企业还要重视对相关责任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一旦因为自己的失职而出现能源泄漏问题,电力企业根据相关责任制度内容,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和效果,还能避免相关工作人员因职责不明而出现推卸责任现象。
        3.3 建立起完善输配电线路的一体化运维体系
        对于输配电线路而言,其运行管理水平是无法离开输配电线路一体化的运维,目前科学技术快速进行发展的同时,线路管理中需要合理的应用现代技术,通过完善一体化系统,科学的设置相应感知检测模块,借助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对线路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同时线路实际运行中还需要应用卫星遥感检测系统对线路作出全方位的监测,将异常问题及时解决,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线路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3.4 加强线损管理
        为了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应明确线损管理目标,其次确立线损指标和指标评价体系,最后在指标核定准确的基础上,对线损问题进行分级管理。为实现线损管理流程的有序开展,要制定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措施保障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对线损管理组织结构进行优化。首先,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与线损有关的管理工作,由企业领导人担任组长一职,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直接指导。其次,为了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可以将管理内容划分为多个等级,在管理小组中层层落实。
        4 结语
        优化电力工程配电网络的自动化建设质量与运转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电力企业应当推动配电网络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建设,逐步优化电力工程配电网络的运转模式,组建综合素质能力一流的电力工程配电网络人才团队,在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着电力行业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仟卉.浅谈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036):177-177.
        [2]何琼.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维护分析[J].电子测试,2018(011):111,110.
        [3]吉晨源,张艺琼.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4):517.
        [4]刘峥,刘欣.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11).
        [5]陈永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分析[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9.
        [6]徐爱成.浅析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技经济市场,2019(11):129-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