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桩基础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6期   作者:周胜远
[导读] 在工民建施工当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可以说是整个施工过程当中
        周胜远
        身份证号:51102619670605****
        
        摘要:在工民建施工当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可以说是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能够提升桩结构的基础建设,还能够为整个建筑的整体结构塑造提供良好的保障以及支撑作用,规避建筑在后期的运用过程当中因为不良行为进而导致危险事故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工民建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作用及其特点分析,提升基础施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技术;工民建施工;应用
        引言
        工民建是指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结合。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的逐渐被大众群体所重视,致使工民建企业管理者也高度重视此问题,正在探究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改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问题。
        1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作用及其特点分析
        1.1工民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民建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方面的难题,虽然许多新型技术的应用帮助解决了一些难题,但随着建筑物自身重量的不断增加,其相应的区域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的上升,在此过程中,一旦区域地质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了其承受范围就会严重损坏建筑工程地质岩土,导致出现变形损坏的现象。长期以往,还可能导致工民建工程结构出现墙体裂缝,墙体裂缝的出现会给建筑工程结构带来极大的隐患,很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段内发生坍塌事故,由此便给工民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岩土变形损坏情况需要重点解决,这就需要结合桩基础技术,桩基础技术的合理应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岩土变形的问题,其机理便是缓解地质承受的压力来进行变性问题的控制,因而桩基础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主要起到的作用便是缓解地质所承受的压力,从而控制工民建工程沉降量来使所承受的压力满足相应的设计标准,最大程度的保证工民建结构的安全性。具体的操作过程可以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岩土的地质承台以及基桩进行灌入,由此来构建承重平台,达到理想的承重效果。
        1.2桩基础技术的特点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施工问题,这时就要充分的利用桩基础技术,由此来最大限度的发挥桩基础技术的优势。如果在工民建施工中遇到了土层或是岩石等坚硬物体时,这时就可以利用桩基础技术优势来解决。桩基础技术的构建能够形成承载力较强的高负荷载荷,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负载的沉降量,由此便帮助建筑结构提高了稳定性,防止出现倾斜的现象。在此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合理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负载起到抵抗作用,这也是提高工民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根据对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可知,桩基础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排除一些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由此便很程度上降低了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因而对工民建的顺利施工有着较大的帮助。
        2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1打桩施工技术
        打桩技术是工民建项目最基础、最重要的施工技术,是项目工程开始建设时的第一环节,是工民建设项目施工质量保证的前提。在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的重要性和作用都容易被该项目负责人所忽视,致使桩基础建设不稳定、不牢固,影响桩基施工环节施工的作用效果。在进行工民建桩基础施工时,应当适当抬高和增强桩柱的受压能力,解决因超负荷承重而导致的桩基础下沉问题,常规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来进行扩充受压、承重能力。


        2.2钢筋笼的放置要点
        在制作钢筋笼期间要注意结合设计要求,其中应用分段方式进行长骨架设计与制作,并要做好分类存放管理、吊装与运输等工作,确保所用钢筋笼的总体质量可靠。在吊放钢筋笼期间,要严禁钢筋笼的骨架结构出现变形问题,同时其纵筋保护层厚度也要满足规定要求。在钻孔中下放钢筋笼要保持缓慢性,确保孔位对准,竖直性保持良好性。在下放到预定位置之后即可割断钢筋笼上面设置的吊环。之后可以进行桩位孔的二次清孔的施工作业,避免吊放钢筋笼过程中形成较厚的孔底沉渣,否则极易影响最终的混凝土灌注质量。
        2.3灌注桩施工技术类型
        在整个工民建施工当中,灌注桩这一施工技术的运用在目前工民建施工中非常常见,而针对这一技术的运用过程当中,则需要结合大量的施工工程机械才能够完成。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还需要重点对打桩的具体点位予以确定,在精确找到打桩点位的时候,在针对其所设定好的目标点位进行钻孔、施工,然后将这些孔洞当中存留的一些泥土系统性、彻底性的清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施工的是够保证钻孔内部不存在多余杂物,促使钻孔底部更加的平整、完善。接着,将已经制作好的钢筋笼分别安置到空洞当中,然后在针对这些灌注桩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这样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打桩基础之间依旧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特点。首先,需要将这些孔洞提前钻好,然后在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每一个数据参数之间所形成的误差进行控制,使其能够处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当中,规避所钻出来的一些空洞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与施工标准不符合的情况。在这过程当中,所钻空洞大小能否与施工标准相符合,则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效率以及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对基础面面积提升来进一步稳定打桩机的稳定性,并采用周期性来对灌注柱进行监测与检查。
        2.4冲孔灌注桩施工
        在桩基础施工中,采取冲孔灌注桩施工,能够有效适应地层变化,无需进行接柱。施工过程安静,振动噪声小,缺点在于施工工序多,施工进度缓慢。施工后需要一定养护期,不能立刻荷载。施工前需要提前进行放样、制备泥浆等工作。施工期间需要保证桩机稳定,从小冲程密击,锤高度为0.4~0.6m。同时需要及时增加片石、护壁等。冲进时需要注意进行地质勘察,根据泥浆补给情况对冲进速度进行控制。当进入持力层后,冲进10cm要进行清孔取样,鉴定岩样,确定持力层。完成终孔后对孔深、孔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要进行检查,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进行钢筋笼放置。浇筑混凝土前再次进行清孔,保证泥浆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沉渣厚度控制在5cm内,孔底50cm下泥浆比重≤1.25,含砂率≤8%,黏度≤28s。结束清孔后,需要尽快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要求间隔时间控制在30min内。严格按照各项指标进行施工,可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2.5静压桩基础施工
        在桩基础施工中,静压桩基础施工也十分常见。借助于机械设备重力作用展开桩基础施工。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作业。主要使用吊机设备,将管桩放置于桩机夹持箱内。再进行压桩施工,作为静压桩施工最后环节,压桩时需要在正侧面设置吊线锤,让桩身可垂直向下压,将偏离角度控制在0.5°之内。完成压桩后,需要接头焊接处理,将桩顶超标位置截除。
        结束语
        文中对于桩基础技术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具体的分析了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作用及其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桩基础技术的研究将会一步深入,并完善该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万里.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23):128.
        [2]赵善伯.关于工民建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4):171-172.
        [3]张双仁.工民建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