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与其控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6期   作者:刘国宋
[导读] 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一直很高,
        刘国宋
        身份证号:13022719801003****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一直很高,社会对于建筑行业主要的要求都集中在质量方面。面对这种情况,建筑行业需要对于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于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行业得到更高层次地发展。这篇论文主要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目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及监督的问题;另外一个是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
        关键词: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施工质量;监督
        引言
        我国的建筑按照用途通常可分为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三种类型。建筑中最重要的两个类型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接触到的建筑类型。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获得的发展极大,在具体现场施工过程中,这两类建筑暴露出很多影响建筑整体质量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建筑提高整体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质量也能成为衡量企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机遇的重要指标,对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对外信誉都具有直观影响。从某种角度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设置上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无论是出于对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考虑,还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着想,都必须重视对施工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展开全过程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监管,从而确保施工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推进。
        2工民建筑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工民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共享特征来说,因建筑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比比皆是,这间接体现了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对我国工民建工程施工的影响。在很大一部分情况下,工民建施工单位方面为了自身经济效益而盲目赶进度,不仅采用未经完善的施工方案,同时直接套用以往工程案例中的管理方法,而不曾针对具体的工程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相矛盾的,从长远来看,不仅会制约建筑监理单位监管工作效力的发挥,同时会为工民建工程的质量埋下严重的隐患,甚至会威胁到广大住户的生命安全,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2.2信息化水平较低
        工民建行业在信息时代时代下发生较大变革,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日常作业中来,并为管理工作提供助力和保障。不过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由于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存在偏差和不足,信息数据收集不到位,公开公正性受到制约。同时,相关部门对信息化平台操作不熟练,信息数据在传输和共享上存在延迟等问题,传输速度较慢,信息真实性有待商榷,最终质量监督的落实与实际要求相背离,难以完成施工质量监管作业。受到落后信息技术的影响,质量监督管理难以满足目标要求,这也为建筑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2.3质量监督人员能力不高
        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也会因为质量监督人员自身能力素质不过关而出现各种问题,进而降低工民建工程质量,增加事故出现率。目前,我国工民建企业占比较大,但这类型企业在施工质量监督上却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项问题就是质量监管人员并未意识到自身的不足,造成监管中原本能够纠正解决的问题,失去最佳解决时间,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另外,由于未经过专业培训,施工人员自身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工程要求,在施工作业中很难满足设计目标和要求,从而增加质量问题额出现概率,削弱工程建设效果。


        3我国工民建筑施工质控措施研究
        3.1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在工民建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民建施工单位管理必须具备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才能为后期各项具体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应该协同合作,共同就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展开研究,不断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质量要求调整执法力度,从而制定出高度符合工民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从制度方面为工程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近几年来,国家政府部门所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对于现代工民建行业的发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指导意义,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充分发挥法律法规以及机制体制的约束作用,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监管环节的条理性和有序性。而在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体制的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人员还要高度注重现代化管理理念的渗透,实现精细化的质量监督管理。除此以外,各部门之间要注意对质量监督管理职责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确保负责质量监管的部门之间既协同配合又分工有序,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追责。
        3.2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对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为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需加大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各部门间及部门与现场的无线连接,加快信息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共享,便于管理人员准确掌握工作情况,做好实时分析,预防和管控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共享平台,各部门可及时将了解的信息或传达的指令分享和传输到平台中,加快部门间沟通交流,且结合方案及图纸内容,对存在疑问或问题项加以探讨解决,合理修改施工内容,调整进度规划,使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信息化管理体系也可对现场展开实时化、动态化管控,让质量监督人员准确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加快问题识别,避免危险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一套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于任务完成度优良,各方面满足要求的企业,应给予奖励,促进企业加大对质量管理的投入。
        3.3做好质量监督人员培训,强化员工能力素质
        工民建工程施工质量监督质量与质量监督人员有着密切关系,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能力素质,树立正确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决施工质量问题,尽快达到工民建建设目标,增大工程经济效益。而在完善质量监督人员能力素质上,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质监站自身要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工作。在施工作业开展前,应对质量监督人员予以专项培训和教育,普及更多质量监督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培训中,还可借助实际案例的讲解,帮助员工积累更多经验,加快问题识别,降低质量问题带来的威胁。其次,构建核心专业班底,并不断为该班底输送专业人才,为质量监督工作奠定基础。最后,为质量监督人员创建专业的学习平台,培养员工自主学习习惯,不断尝试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强化自身能力,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结束语
        总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民建施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在工民建施工质量管理活动中,要综合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综合考虑到众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不断优化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要在注重利益的同时,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战略目标,保障社会财产不受损失,有效维护企业的声誉,保障业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在工民建质量管理活动中,相应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充分落实各自的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有效提升工民建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贝从越.浅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8(8):188.
        [2]王龙.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门窗,2017(10):191.
        [3]李小艳,郭伟宏,袁河.浅谈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处理对策[J].科技风,2015(5):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