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21/2/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2期   作者:安恒星 潘江山
[导读]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主要大气污染物质,也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
        安恒星  潘江山
        苏州仕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100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主要大气污染物质,也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VOCS通过光解反应或者与OH-、NO3-和O3的氧化反应进行转化和去除。VOCS的氧化过程会打破NO2-NO-O3三者之间的平衡,导致O3的生成和积累。
        关结论。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
        引言
        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危害。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能够和氮氧化合物以及OH-,NO3-,O3等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所产生的物质属于危害物质,而且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危害非常大,需要相关监管部门采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防控。相关环境监管部门应加大防控力度,从而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1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及危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得到广泛重视。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分复杂,涉及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以及含氯、含氮、含硫有机物等。VOCS主要来自工业源和生活源。根据《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2013年第31号),工业源主要含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煤炭加工与转化等含非甲烷总烃原料的生产行业,油类(燃油、溶剂等)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涂料、油墨、胶粘剂、农药等以非甲烷总烃为原料的生产行业,涂装、印刷、粘合、工业清洗等含非甲烷总烃产品的使用过程;生活源主要含建筑装饰装修、餐饮服务和服装干洗。VOCS的危害主要有3个方面:(1)VOCS中部分物质有毒有害,当环境中的VOCS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短期内人会感到头疼、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抽搐、昏迷,同时会伤害到人的肝、肾、大脑以及神经系统,对记忆力造成下降等严重后果;(2)VOCS中一些物种具有较强的光化学反应活性,是造成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3)VOCS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产物是细颗粒物中的重要组分,也是导致灰霾天气的重要前体物。
        2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
        2.1高温焚烧技术
        高温焚烧技术通过高温氧化法分解有机物,主要应用于处理组分较为复杂且浓度较高的VOCS。主要有直接焚烧法、蓄热式热力焚烧法、多孔介质焚烧法。直接焚烧法是将含有VOCS的气体、空气以及辅助燃料直接喷入炉膛内进行燃烧,不设热能回收装置,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高热值并且无回收利用价值的VOCS废气。蓄热式焚烧法是在直接焚烧法的基础上装有蓄热室,利用燃烧后产生的高温进行预热,有效减少辅助燃料使用量。这种方法余热利用率高达95%,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在国外获得了广泛商业运用。多孔介质燃烧法被称为第三代气体燃烧技术,利用内部自组织热量回收过程,相比于前两种燃烧法更加节能和燃烧充分。常用的多孔介质有碳纤维、陶瓷、金属材料等。总之,高温焚烧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净化率高、可靠性强的优势,适用于高浓度VOCS治理需求行业,如石油化工、喷漆、绝缘材料、包装印刷等。
        2.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定孔径的膜材料,通过将废气中尺寸大于膜孔径的颗粒截留,令小分子有机物通过膜后实现VOCS的纯化和富集。膜的孔径大小、疏水性、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是该技术的应用关键。常用的膜有聚合物透湿膜、沸石基膜、氯化锂作为添加剂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膜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等。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效气体分离膜材料和集成分离技术的开发。用疏水性多孔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研究膜气体吸收法对苯、氮气混合气体的分离性能,发现含苯废气质量浓度为3.6~9.6Mg/l,流量为50~300Ml/Min时,苯的去除率为52.8%~99.3%,总体积传质系数为0.008~0.026S-1。相对于其他分离回收技术,膜分离技术具有流程简单、成本低、回收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由于国产膜分离效率低,且存在污染物截留、系统压降增大等问题,商业化受阻。
        2.3催化燃烧技术
        催化燃烧技术是将混合废气预热到起燃温度后,在催化剂表面进一步发生氧化分解,从而实现废气彻底净化处理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复合物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Pt和Pd,二者均具有起燃温度低、耐热温度高、催化效率高、抗卤元素毒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之一。但贵金属资源稀缺、成本较高,因此为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及降低成本,研究者通常采用负载技术设计制备新型催化剂。利用超声辅助浸渍法成功制备出陶瓷纤维基Pd催化剂,当Pd负载量为0.8%(质量分数,下同)时,起燃温度为225℃,苯的转化率可达90%。非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是过渡金属(Mn,Ce等)氧化物。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和寿命长等优势,但其催化活性通常受制于制备方法和载体。用传统的浸渍法将Cu,CO,ni,Fe等过渡金属和MnO2负载在γ-Al2O3上,研究结果表明负载量5%的Cu-MnO2/γ-Al2O3催化燃烧甲苯能力最强,而相同负载量的ni-MnO2/γ-Al2O3催化活性最差。复合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种类多、催化活性高、价格低、产业化前景广阔等优势,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利用沉积-沉淀法,将镁铝尖晶石(MgAl2O4,MA)作为载体,通过负载镧锶锰钙钛矿(lA0.8Sr0.2MnO3,lSM),得到可高效催化燃烧低浓度甲烷的lSM/nMA复合型催化剂。相较于高温焚烧技术,催化燃烧技术的优点是能耗低、安全性高、无二次污染、操作工艺简单、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较小,且可有效抑制nOx产生,适用于气态和气溶胶态污染物治理;缺点是工艺条件要求严格,不允许废气中含有影响催化剂寿命和处理效率的尘粒和雾滴。
        2.4生物净化技术
        生物净化技术是在适宜环境中,附着在滤料介质中的微生物,利用废气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氧化、代谢、消化等生理过程,从而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常见的生物滴滤法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通过选用无机填料,增加水和营养物的连续喷淋装置,实现净化装置长期循环运行。20世纪30年代,生物净化技术首次应用于处理H2S等恶臭气体,现已发展成为净化有机废气和恶臭物质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日本、德国、美国广泛应用。我国生物净化技术研究起步较晚,目前集中在生化降解途径分析、难降解有机物去除、混合废气去除、新型填料介质开发等方面。如,填料应具备高结构强度、低膨胀性、大表面积、高孔隙率、高持水能力,以及对酸碱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等特性。

        图1生物滴滤法示意图
        结语
        总之,应综合考虑VOCS气体特性、VOCS处理技术经济性能、排放标准等因素进行技术的选择,不断发展的VOCS处理技术,是当前各类处理企业发展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用大气环境更加良好,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少华.挥发性有机物的光学遥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J].专论与综述,2019,19(12):1-5.
        [2]武宁,杨忠凯.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20,40(2):17-22.
        [3]仇开涛.浅析VOCS危害及治理技术[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9,32(4):1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