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132219820910XXXX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水平以及公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对于城市生态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促进公众生活舒适度的提升。现代园林绿化施工中应当科学应用苗木管理技术,以确保苗木健康成活,促进园林绿化水平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苗木;管理技术;应用
1影响苗木生长成活的因素
1.1土壤是苗木生长成活的基础
苗木生长成活首先取决于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土壤的物理性状主要是指土壤黏度、团块结构、固体废弃物含量与大小、土壤涵水透气能力、土层厚度等;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指土壤的酸碱度和土壤的肥力。苗木的抗逆性是指苗木对自然生长环境不利因素的极限耐受能力。陆生苗木只有在涵水性和透气性良好、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适宜、中性及弱酸性的土壤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反之则生长不良、成活率低下。在绿化施工实践中,土壤环境普遍恶劣,土质黏重、土壤板结、透水透气性能差、废弃物堆积,严重影响了苗木生长。针对不同的土壤环境,要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最大限度满足苗木正常生长对土壤的要求,这是确保园林绿地建设成功的关键[1]。
1.2水是苗木生长成活的关键
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造成苗木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渍水“淹死”,二是缺水“干死”。因此,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对水的控制与利用。首先要防渍。在填土、整地、挖穴阶段,必须优先考虑排水、理水问题。即使是耐淹、耐渍的植物,例如垂柳、意杨、池杉等苗木,渍水也必然会导致新栽苗木根系腐烂,造成苗木死亡。其次是浇水、保湿。浇水保湿贯穿苗木栽植养护全周期,总要求是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生长季栽植的苗木,通常20d左右即可促发新根新芽,这一阶段保证水分供给尤为重要。苗木浇水保湿主要把控以下4个要点。一是水温与环境温差不大、水质适宜浇灌,以自来水与河塘水最佳,地下水宜放置升温以后再使用,禁止烈日当头浇水;二是新栽苗木第一道水(定根水)必须浇透浇足,使土壤与根系密切接触,保持根系湿润,利于伤口愈合与促发新根;三是日常叶面与树干喷水,喷水既能降温防灼又能保湿;四是高温干旱季节抗旱保苗。
1.3苗木品质事关绿化工程建设质量
园林工程建设用苗首选再生苗、假植苗和容器苗,这类苗木根系质量较好,缓苗期短,能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但是园林工程建设一定会不可避免地使用地栽苗。地栽苗木的品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圃地育苗方式,二是起苗运输过程中的处置保护措施。
2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苗木管理技术应用
2.1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前准备
2.1.1土壤选择
园林绿化施工中要依照规定及地区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土壤,满足苗木生长需求。工作人员需对土壤进行检测,确保酸碱度达标,切不可在污染地区或者盐碱度高的地区种植苗木。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土壤软硬程度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苗木种植标准,确保苗木存活率得以提升。
2.1.2水质选择
苗木种植之后需科学浇灌,保证水分充足,促进苗木生长,所浇水的质量必须保证,促进苗木根系成长。所灌溉水不可受到污染,酸碱度需达标,为园林绿化苗木的成活提供可靠支持。
2.1.3苗木采购
苗木采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要结合地区条件选择适宜化的品种,确保品种根系发达且生命力旺盛,确保苗木栽植过程中能够茁壮成长。相关工作人员要就苗木外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园林绿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2苗木运输
在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反季节栽植后,需要结合植物特点进行处理,用含有养分的湿润麻袋包裹植物的根系部。
如果路途较远,需要在运输途中浇水湿润,以保证植物有足够的水分。植物运到指定地点后,储藏于合适的位置或及时栽种,避免植物因养分不足而枯萎死亡,保证植物成活率。
2.3苗木贮藏
如果植物不及时栽植,待植物起苗后栽种,需要将植物储藏在合适的位置,保证周围环境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同时,要注意储藏点的温度控制和通风,避免因温度过高或不通风而导致植物死亡,这就需要对储藏室进行技术处理,也能满足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4苗木栽植
种苗是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栽植的主要程序有:挖坑、起苗、假植、包装和栽植。种植苗后定期观察和统计苗木成活率,并检查结果。
2.5苗木施工管理
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园林绿化项目施工混乱,建筑行为与既定设计之间存在脱节的情况。两者无法有效连接,导致施工结果不符合预期标准,或两者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因此,施工前的绿化施工单位应充分参考设计者的意见,相互沟通。优化现场工作流程,施工单位应充分熟悉并掌握设计方案,并在施工前充分评估设计方案,并向设计师询问设计方案中的疑点和困难,严禁盲目施工。建设完成后,有必要全面检查项目质量,并找出影响未来社区景观的不利因素。由于社区园林绿化工程量较大,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环节,工作人员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很可能成为未来社区绿化的隐患。
2.6苗木养护
2.6.1做好植物移栽后工作。
植物移栽完成后,应对树干做缠绳处理,并且立架杆保护植物,及时灌溉,这些工作夏季应在早晨完成,冬季则应在傍晚完成。如果遇雨季,应提前挖好沟渠排水,入冬后及时防寒保暖,确保植被能够成活。
2.6.2水分管理。
幼苗的生长和成熟过程中水分不可缺少,干旱会威胁幼苗生长。为保证幼苗保持强劲的生长势头,在旱季应根据幼苗所需的水量进行浇水,并适当减少枝叶,有利于保持潮湿的环境。园林绿地周围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幼苗对水质也有要求。为了提高新种植苗成活率,科学决定灌溉苗木的时间和方式,及时在叶片上喷水,以减少幼苗叶片的水分蒸发。在雨季,注意及时排出树坑中多余的积水。苗木在浇水后容易出现斜倒伏的问题,这是因为松软的土壤在浇水后容易发生沉降,如果发现苗木倾倒,及时扶正苗木。扶正苗木时需要先挖开树体根部背斜一侧土壤,扶正后再把土壤压实。如果苗木带有土球,在下雨浸透后,及时检查苗木,如果苗木出现晃动,则需要夯实土体。
2.6.3养分管理。
在生长过程中,并非所有树木都需要施肥,如果植物出现黄色和营养不良的情况就应施肥,避免植物因肥力不足而生长缓慢,对于大型树木,可以修剪树冠并均匀地撒肥,有机肥应用水稀释。另外,根据园林苗木的具体生长条件和土壤特性定期施肥,以保证植物健康生长。在播种和移栽幼苗前,在土壤中施用有机肥;在幼苗生长快速阶段,可撒施肥料。施肥可为苗木及时提供养分,保证苗木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
通常情况下,苗木灌溉与施肥应同时进行,科学合理地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施肥是为了促进新栽植苗木根系的快速生长和苗木枝干的生长。在苗木栽植初期,采取根外追肥的形式。新栽植的苗木根系还在恢复生长阶段,根系吸收肥料能力较低,如喷施易吸收的有机肥或尿素等速效无机肥,可采取叶面营养补给的方式。
3结束语
我国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我国提出了环保的生活理念,园林绿化工作迫在眉睫。在进行绿化工作的时候采取苗木管理技术和一些专业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园林绿化的建设质量,相关的绿化工作人员也需要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园林工程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董志波.园林绿化施工中绿化苗木栽植管理技术研究[J].山西农经,2020(06):91,93.
[2]翟爱军.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管理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20(06):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