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 盖霞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盖霞
[导读] 摘要:新时期,为了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重视开展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研究,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利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
        博兴县水利局  山东滨州  256500
        摘要:新时期,为了全面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作为施工技术人员,要重视开展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研究,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利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因此,在实践研究过程,要重视结合工程实际,科学的探索相关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案。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1水利工程常见的施工技术
        1.1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水利工程中使用前景最为良好的一项施工技术,该技术的使用面十分广泛,并且经济效益也十分良好,一方面可以使用在新建工程中,同时对于原有的设施也可以起到补偿和加固的作用。凭借着上述优势,该技术在国内外各大施工单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凭借着预应力锚杆加固措施来针对建筑物或基岩进行加固,该技术融合了预应力混凝土等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同时结合了卫星定位系统等新型技术,可以结合锚固的大小、深度和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对于建筑或基岩来施加主动预应力,良好的改善受力条件。
        1.2围堰技术与施工导流技术的应用
        围堰技术是解决导流问题的常见技术。在针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的现场处于河流的上游,那么需要在施工时对工程的地点进行干燥处理,并且将岸坡进行巩固。与此同时,可以采用围堰技术将水流引入到固定的下游位置,完成导流操作。从上述施工过程可以看出,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温条件、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为枯水或小流量季节,可以有效的降低作业量和施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施工导流操作,充分的考虑到河流的周期性变化,合理的组织生产,明确安排导流的时段,拟定出具体的施工方案,结合河流的周期性和施工的进度,来严格的控制施工的各项环节。如果施工场所的自然条件相对较为良好,可以采用最为经济的方法来分期围堰导流,为水利工程的结构性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进行水工模型试验,测试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定无误以后再合理的规划围堰的平面布置及设计围堰的具体结构,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排水的压力,保证围堰的施工效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1.3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一项较新的工程技术,近20年逐步在实际工程中投入应用。碾压混凝土技术,主要是运用填筑土石坝的大型工程机械,压实干用的混凝土拌合物来进行交付。该技术方法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缩短施工周期。
        1.4桩基工程技术要点
        在推进水利项目建设时,需科学运用桩基础相关技术手段,同时特别留意下述内容:首先,做好精准测量定位。在开展施工工序前,相关人员需提前对现场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从而明确桩位位置和放线等工序,此后由监管人员对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确认,保证施工技术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其次,需严格控制标高和孔位指标,从而切实满足施工需求。水利项目所设计的工程内容较为庞杂,整个工期也较长,因此在冬季施工便在所难免。对此,施工方应选择适合的技术类型保证工程按照计划进度和质量完成。具体组织施工时,需在完成钻孔工序后做好清理工作。施工人员需将钻头与钻孔分离,在确保孔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泥浆的稀释工作,此外在实施钻孔时,还需同步加入更多的新泥浆,保证泥块能够被打碎,从孔内排出。最后,需注意科学完成钢筋笼环节。制作钢筋笼的工作内容分为不同阶段实施,在具体操作时,需严格确保钢筋连接的紧密度,工程的监管人员也需重点对焊接效果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施工人员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完成施工操作。完成该部分施工后,便可将其按照垂直角度放入孔内,并注意小心轻放,避免导致钢筋笼外形产生变化,或者孔壁坍塌等。


        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前,需对其坍落度进行检验,保证参数在180~220mm范围内。此外还需对导管和孔底长度进行检验,保证达到施工标准。还应科学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量,保证导管陷入混凝土的长度高于1m,并将隔水栓埋如混凝土中。最后需及时完成混凝土的灌注工序,保证施工环节可连续进行。通常,需将导管埋入混凝土中2~6m范围内,避免后期发生拔空的情况。
        2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2.1 完善水利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在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于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有效增加监督力度,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各个施工人员之间还可以互相监督,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充分保障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工作,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迅速找到相关负责人,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得到提高。另外,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对各个方面因素进行全方位考虑分析,对于其中可能出现问题以及难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且提前标注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重点监督,有效促进施工技术的提高。并且,还可以设立独立的施工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开展施工工作,制定相关惩处制度,定期对质量进行抽查,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保障施工技术能够充分符合水利工程施工需求。
        2.2重视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实际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就会对于地质、水质以及气候等方面因素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还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对于施工技术以及工艺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还需要选择专业的施工人员,让其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监督,并且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熟练各个技术的操作流程,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加大监督力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弥补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而充分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思想教育与技术教育力度,不仅仅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促进技术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2.3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当前,施工项目建设的安全问题已作为衡量项目完成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技术与管理人员需全面掌握与施工项目有关的环境、人员、材料等各方面的条件,科学推断在实施工程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和管控,从而在结构与功能等方面提升工程实施的质量。
        技术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还需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面临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制定安全相关制度标准,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安全实施管理体系,将整个工程的实施范围划分为安全区、管理区等专门区域,从而大幅提升水利项目实施的安全系数,全面提升现场的操作水平,促使技术、施工相关人员以安全意识为先,不断提升施工的安全性。管理人员应积极面向一线人员强调安全理念,增加其安全方面的责任感,主动为施工人员提供理论与技术方面的培训资源,让其充分结合理论提升安全意识,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工程安全实施。
        3结束语
        由于水利工程自身也具有较大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所以对于施工技术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进而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应该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力度,提高水利工程施工高技术水平,充分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推动水利工程领域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敏.水利工程管理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9):235.
        [2]吴嫡捷,张世安.基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问题及创新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5):293-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