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研究 石磊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7期   作者:石磊
[导读]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施工技术的创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广东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施工技术的创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和施工技术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并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另外,水利水电工程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对工程进行全局把控的同时重视从小处着手,严格质量把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特点分析
        不同于一般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特殊性,涉及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才能顺利落实建设项目。该工程基础部分的施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场地的环境条件复杂。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建设在水库、湖泊等水域,且大多设置在水流湍急的位置,施工质量与当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周围环境息息相关,易受环境因素制约。例如,地基需经过特别处理后才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与牢固性。(2)施工范围广。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利民工程,需要满足当地的用水灌溉及发电需求,因此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基础处理施工较多。(3)施工技术更新速度快。随着研究力度的加大,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日新月异,工作人员应及时掌握新技术与新材料才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从而显著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4)施工要求严格。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复杂,任意一个施工细节都可能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存在的施工缺陷具有隐蔽性,只能在使用阶段体现,尤其是基础部分施工。因此需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满。水利水电工程在发展中是以国家政策为标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能够看出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在不断上升。因此,相应的单位和政府部门也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加强重视。在工程施工人员的配备方面,政府和相应单位也要不断加强他们的知识体系,在管理和运用方面,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从而来促进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近几年,虽然比以往在管理方面有了很多的改进,但仍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基础处理建设时,就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施工。因为,在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收集到的问题对以后的工作是有深远意义的,并且细节就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如果出现细小的问题,就会使整个工程崩溃,让人们生活保障消失,所以水利水电的施工人员就要了解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3.1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效益好的优势,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有着广泛应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特殊性,一般将其建在人烟稀少、靠近水域的地方,能够减少对周围群众的影响。同时为了灌溉方便,还应在减少耕地占用面积的基础上尽量靠近农田。为了解决施工条件的限制,锚固技术应运而生,能够在地质较差的条件下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锚固技术在具体施工中需先将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合适位置,固定深度一般为岩层,施工人员将其称为锚固段,受拉杆件的另一端应与地上建筑物相连。锚固技术有效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抗震能力与抗风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了稳定性与牢固性。锚固技术同时还提高了基础部分的承载能力,减轻了施工人员的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帮助施工单位用最小的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锚固技术除了在基础处理施工中有重要应用外,其在堤坝、输电塔及道路边坡施工中也有良好应用,有效提高了地基的稳定性。


        3.2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基础处理项目的施工质量,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功能。然而在应用这项施工技术时要格外注意它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之间的不同,这是两种不一样的施工技术,对于基础处理项目的质量起到不同的作用。目前预应力管桩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到水利水电项目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通常会使用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和静压法来实施施工,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中静压法和捶击法是相对常见的沉桩技术,这是由于这两种沉桩工艺操作相对简单,而且能够使水利水电项目施工阶段的整体成本投入降低。在项目中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时,施工人员可以依据项目的现实需要和施工状况实施全面掌握,并在这部分项目施工完成后实施质量检验,一旦发现质量不能满足项目需要的状况,要及时使用措施实施处理,确保基础项目的施工质量。
        3.3灌浆技术
        按照配比混合施工材料,搅拌制成浆液状态,把浆液压送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促使其固化后加固地层、堵漏防渗,改善地基条件,进而加强基础部分的稳定性和强度,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该方法被称之为灌浆法。灌浆技术的操作核心在于浆液的制备和灌注。浆液调配需要按照最佳的浆液比例和数量,确保在灌注后完全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加固强度和稳定性的目的。实际灌浆操作时一般选用自上而下的封闭灌浆法,灌浆孔的深度和孔的倾斜度都要经过精密的测量,明确规定偏差范围,而且随着钻孔深度的加深,需要越来越精确地控制偏差。遇到较大量的岩层渗透时,我们大多采用屏浆来加强灌浆的质量,这样的处理效果更好。
        3.4粉喷桩技术
        在进行粉喷桩施工时,需要对桩位进行确定,对误差进行控制。施工前,技术人员可以设定桩位标,当施工作业完成之后,将桩位标恢复。通过桩位标的设定,对桩位进行误差控制。在进行桩顶高程设计时,需要确保桩顶和桩底之间高程在工艺允许范围内,不能对后续施工作业造成影响。技术人员在进行桩身垂直度检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量,对导向架、搅拌轴的垂直度进行检测,从而缩小误差,将倾斜误差控制在1.5%之内,以提高施工质量。在进行桩身水泥掺量时,应该对每根桩身水泥用量进行检查,确保其水泥掺量与工艺要求相符合。可以选择石膏粉作为外加剂,将石膏粉和水泥均匀搅拌。
        3.5水泥土的应用
        水泥土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关键材料,其质量与施工效果密切相关,相关人员应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以免在工程建设中埋下安全隐患。制备水泥土时,水泥与水混合后需进行均匀搅拌,施工人员应根据实验数据与实际情况确定混合比例,以此保证施工质量与效率。混合搅拌后形成了一定强度要求的水泥土。水泥土的作用之一是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的牢固性与安全性,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一般情况下,水泥土的灌浆深度为50厘米,可根据设计要求与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水泥土的质量与土壤质量及密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制备水泥土前应综合分析上述几种因素,从而尽可能保证水泥土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还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施工单位应提高重视程度,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领域的研究分析,合理运用水泥土提高基础处理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基础处理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优化了工程建设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相关人员应积探索研究,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分的稳定性、牢固性与耐用性,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英杰.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展望,2017,01:113.
        [2]臧志明.试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223.
        [3]杜高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初探[J].防护工程,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