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翠萍
广州博爱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对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各项功能以及心理状况变化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于本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患者各项功能状况以及心理变化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采用专业分析方法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进行强化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在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改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存在良好的施行与运用价值。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死;心理变化;运动功能;生活能力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是由于血栓等造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脑部疾病。作为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之一,脑部病变会对患者的行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采取一些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就非常关键。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有着不同效果。本次研究就对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况变化的影响进行探究。现有具体报告及相关数据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8年2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患者各项功能状况以及心理变化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并采用专业分析方法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观察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45-76岁,平均(60.47±6.54)岁;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46-75岁,平均(60.53±6.49)岁。选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入院后经过颅脑CT检查确诊;②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③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排除标准:①二次复发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②存在精神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差异较小,可进行比较。在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将本次研究相关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告知,在征得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进行研究。
1.2具体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①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监护,观察其临床症状变化;②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主要以流食为主,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需要采用鼻饲的方法进行进食和营养供给;③每天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避免产生褥疮;④对于使用导尿管、深静脉导管的患者,要及时做好导管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强化康复护理:①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个人信息进行了解,并依照患者自身状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同时提升其治疗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②帮助患者进行能力锻炼,脑梗死患者在行为能力、自主表达方面都会存在程度不一的障碍,在临床护理中要对其进行功能恢复强化训练,,如:对于吞咽能力障碍的患者,使用压舌板对其口唇周围进行刺激,辅助其进行自主吞咽;③语言能力训练:脑梗死会极大概率会造成患者的语言功能缺损,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采用音节练习、加强对话沟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语言锻炼;④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对其积极进行分期护理,为患者进行肢体按摩,随着患者状况的改善,从被动性锻炼逐渐转变为为自主练习。
1.3评判标准
通过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百分制,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更好;通过巴塞尔(Barthel)指数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护理前后时,对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4数据分析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进行分析处理,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进行检验,若是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自理能力、肌张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调查评定、并进行相关对比,发现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下表1:
.png)
*两组患者护理前自理能力与运动能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状况
通过SAS,SD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对比,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效果减小,两组护理后数据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脑梗死,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中风”。不同致病因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先兆症状或病症特征时,务必及时送医进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由于脑梗死治疗周期长,且目前为止并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所以在日常中进行必要的临床护理就非常关键。
强化康复护理通过制定康复性护理方案,在原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进行康复性护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加速患者的身体恢复进程。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患者心理不良状况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与依从性。
本次研究表明,进行强化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在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改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强化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存在良好的施行与运用价值,可以将该护理方法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伍雪芬. 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康复效果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016(006):154-156.
[2]赵丹, 徐传伟, 刘华,等.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15, 28(050):00124-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