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伍静秋
[导读] 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身体和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关键节点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幼儿整体的成长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幼儿成长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中心小学校  伍静秋   621705

摘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从身体和思想上的重大转折点,在这一关键节点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对幼儿整体的成长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幼儿成长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途径;方法
        引言
        儿童从幼儿园学习进入小学学习的过渡阶段被称为幼小衔接,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相互联系,却又独立存在。初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利影响,部分学生会出现自理能力差、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交往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心理状态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应该依照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幼儿顺利从一个教育阶段过渡到另一个教育阶段,也就是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阶段转变到小学阶段的衔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社区应通过教育环境的规划与设计,配合幼儿成长发展的需求,使幼儿仍能感受到学习与期待的连贯感。幼小衔接是指家庭、学校、社区针对幼儿园五岁到六岁幼儿,以协助其身心发展提高幼儿学校生活适应性为目标,进行有意图、有计划的幼小衔接活动。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观点上要达成共识,做好两阶段的生活及学习方面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儿园应重视幼儿教育,不应为了与小学衔接而沦为小学先修班。
        二、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生活管理,促使幼儿自立
        自立是幼小衔接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幼儿只有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才能照顾好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教师应将幼小衔接这一教育阶段中的幼儿自立训练重视起来,并能在教学中通过合适的练习指导,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自立。在具体的教学中,幼儿教师要从基础教起,逐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教师可从园内和园外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在园内,幼儿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自穿衣、吃饭,教导幼儿不挑食、多吃青菜,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午休时间,幼儿生活教师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在规定时间内乖乖睡觉。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幼儿教师还要适当布置如擦桌子、扫地等简单的打扫任务,让幼儿学习打扫卫生,树立积极劳动的意识。在园外,家长应让幼儿早睡早起,形成健康的生活规律,适应规律的作息安排。这样的幼小衔接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其顺利升学打好基础。



        (二)相关教育部门加强督导力度
        当前幼儿园数量众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幼儿教育机构不够专业,教师也存在着较大水分,这就导致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幼儿阶段出现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需要加强幼儿阶段的法律法规建设,同时教育部门也需要加强幼儿机构的审核建立,对缺乏办学执照的教学机构进行严惩对不合格的教育机构公开、严格提出批评。例如,我国目前已出台《幼儿园管理条例》条文,对幼儿园办学条件进行了较为完备的细分,该条例在第二章明确提出了“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对机构审批提出了确切要求,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这就需要加强督导力度。再者,作为父母也需要在幼儿园的选择中保持头脑清醒,擦亮双眼,切忌被虚假教育机构忽悠,导致幼儿缺乏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对小学衔接工作造成阻碍。
        (三)借助家园合作构建体系化“幼小衔接”机制
        园所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的相辅相成,能够系统化、完善化的提升幼小衔接的效率。在园所环境中,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专业性的衔接课程,帮助幼儿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以及升学技能。但是幼儿的心理素养提升以及思维方式发展需要在潜移默化的长期培训和教育中形成。因此家庭环境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支持。对此,幼儿家长需要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课堂模拟等家庭教育形式提升幼儿的升学素养以及能力。相对于班级授课的统一性,家庭教育环境能够做到更好的因材施教,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认知基础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
        首先,园所需要提供一定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从专业化角度对儿童家长进行辅导培训,提升家庭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其次,园所与家庭之间需要提升沟通的频率这就说明需要加强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信息互动能力。不过,考虑到当下许多幼儿家长都是忙碌于工作,为了让幼儿家长可以随时掌握幼儿状态,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讯工具,如QQ、微信等工具,在这些工具上以群聊的方式将所有家长集中起来。一方面,可以在学校举办班级活动时,将班级内幼儿的活动照片发送到群中,与家长分享幼儿的活动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在幼儿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时,及时地与该名幼儿家长取得联系,并且咨询家长安慰幼儿焦虑情绪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提高幼儿教学的教学效率,从而为“幼小衔接”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结束语
        幼小衔接是一个整体,需要从幼儿园、小学、家庭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着手,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完善教育教学模式,让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更加有效。幼儿园和小学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加大幼小衔接工作改革创新力度,建立系统性的幼小衔接机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孩子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更加顺利,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尚芹艳.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探讨[J].新课程,2020(38):26.
[2]陶娜.浅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93.
[3]胡俊.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2018(04):1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