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月下   作者:覃秀富
[导读]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重要,因此,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依据数学课程的科学严谨性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提问教学法,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数学教学,这也是当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下湾镇旺江小学昌盖分校  覃秀富   537219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重要,因此,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依据数学课程的科学严谨性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提问教学法,并且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去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数学教学,这也是当前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有效策略
        引言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是由数学学科的性质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关注提问的数量,忽视提问的质量,有的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只倾向于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不考虑学情,还有的教师提问过于机械死板,不重视客观生成,这些都会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下,让提问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强调提问的设计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科素养。
        一、提高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目的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务必结合提问教学法的执行性理论,加强对提问教学法运用的教学目的的探究,对不同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全方位的探究,在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教师的教学目的的情况下,逐渐适应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需求,进而实现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价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明确提问的真实目的,进而使得教学目的优化工作和提问教学法能够完善而有效地结合。例如,在对数学中有关乘法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小学生对乘法的认知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完整把握两个个位数相乘的基础上进行个位数和十位数相乘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可以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方式,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带有目的性地设计乘法问题,如提问“一个皮球6元,现在学校体育室需要购进20个皮球,一共需要花费多少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明确问题的目的,教师也需依据教学目的的优化要求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提前进行预设,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目的性的带领下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数学学习的满足感,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提高小学数学提问教学法层次性因素的运用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小学数学的实践特性对层次性因素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价值进行分析,明确层次性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程序,研究层次性因素对小学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为提问教学法方案的设计提供一些内容和方式上的教学参考。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制定方案,借助提问教学法,通过问题提出和解答的过程,实现提问教学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基础性方程这一知识时,首先教师应该认真研读关于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大纲,确定基础性方程的教学目标,按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成长特征设计具体的提问方式,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研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使得小学数学提问教学能够凭借层次性的优势获得较高的教学成效。
        三、创设生活情境,深化提问内容
        以往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课堂地位,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即便提问也只会问在课本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不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情境教学法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主要分为感知、理解和深化三个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反复探讨以解决问题,从而深化提问内容,保障教学成果。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猜想,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唤醒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深化提问内容,让学生懂得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室装饰为超市在课桌上摆放一些商品(零食、文具、衣服等),为商品打上价格标签,组织学生参与并设置问题:“买一件20元的背心、三双5元的袜子和一件36元的衬衫,需要花多少钱?”让学生积极地投入情境中探究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再设计问题:“用100元买东西,哪种商品可以买得数量最多?哪种商品买得数量最少?”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文具用品的购买数量较多,衣服的购买数量较少,反映出学生已完全掌握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深化提问内容,可以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懂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身为教师,应科学、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通过合理安排提问时机、创设生活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确保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获益,实现提升课堂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著雪.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才智,2019(25):51.
[2]柏广彩.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有效性[C]..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4.
[3]高雅利.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