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应用在慢阻肺治疗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1期   作者:汪金培
[导读] 目的 探究慢阻肺治疗中,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的作用效果
        汪金培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  南京211500

        [摘  要]目的 探究慢阻肺治疗中,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的作用效果。方法 择取慢阻肺患者126例(收于2018.01至2019.12),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甲(沙美特罗替卡松)、乙(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组,各63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①总有效率:乙组>甲组(2=3.910,P=0.048);②肺功能指标:乙组>甲组(P<0.05);③不良反应发生率:乙组<甲组(2=4.583,P=0.032)。结论 慢阻肺治疗中,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效果确切,有效纠正病症,提高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慢阻肺;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临床疗效
        慢阻肺(COPD),常见呼吸内科疾病,以气道阻塞有关,影响生活、工作。因此,予以患者有效治疗措施,改善病症,提升患者肺功能[1]。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学者李雷[2]指出,沙美特罗替卡松属糖皮质激素,多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但单一用药,疗效不佳。噻托溴铵为气管扩张剂,具有扩张气管的作用。若二者联用,可充分发挥药效,解除病症效果。基于此,笔者以慢阻肺患者为例,予以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旨在对比两组疗效,分析组间差异。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有知情权。126例患者,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甲、乙2组,各63例。甲组:男/女=35/28;年龄最小40岁,最大76岁,均值(54.36±5.1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5年,均值(54.39±2.36)年。乙组:男/女=37/26;年龄最小40岁,最大75岁,均值(55.12±5.32)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6年,均值(53.37±2.47)年。临床资料对比,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如:止咳平喘、祛痰、平喘等。
        甲组(沙美特罗替卡松):予沙美特罗替卡松(Laboratoire GlaxoSminthKline,H20150324),吸入治疗,1粒/次,1次/d。
        乙组(噻托溴铵+沙美特罗替卡松):予噻托溴铵(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法国),B140207474):吸入治疗,18μg/次,1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以治疗后呼吸、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恢复为观察指标,将疗效分为显效(显著改善)、有效(明显改善)、无效(无变化)。总有效率为前两项之和。
        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
        不良反应:咽痒、心悸、口干、声嘶。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疗效、不良反应等定性资料(%)2检验;肺功能等定量资料(±s)t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乙组>甲组(2=3.910,P=0.048),见表1。

2.3不良反应比较
        不良反应发生率:乙组<甲组(2=4.583,P=0.032),见表3。

3讨论
        COPD为老年人好发疾病,其患病率日渐提升。且该病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3]。因此,予COPD患者最优质治疗方案具有时效性。
        作为常见平喘药物,沙美特罗替卡松属选择性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阻断炎症反应,遏制气道高反应性。且该药物于肺中充分发挥,可发挥长效抗炎效果(72h),缓解疾病症状。而噻托溴铵为抗胆碱能支气管扩张药物,具有舒张气管,改善肺部功能作用。临床研究发现[4],噻托溴铵能扩张周围气道,减少胆碱能神经张力的作用,缓解呼吸道症状。且药效发挥时间长,药物进入机体后可充分发挥长效。李四琳[5]指出,沙美特罗替卡松与噻托溴铵联用于COPD患者中,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指标,其效果较为明显。故在本次研究中,以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为对照,乙组+噻托溴铵,得出:乙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甲组(P<0.05)。由此可见:COPD患者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慢阻肺治疗中,应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效果确切,有效纠正病症,提高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敏,余春晓,化静,等.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8):91-93.
[2]李雷.联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效果观察[J].名医,2020(06):198-199.
[3]陶佳.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在慢阻肺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6):90-92.
[4]史卫林,叶健.联用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7):29-64.
[5]李四琳.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8,39(03):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