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月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 北京市 100032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在我院就诊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5例为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35例为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个体化运动康复,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比较,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在开展常规质量的同时配合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效果理想,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血运重建;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该病诱发因素较多,发病后极易因心肌缺氧、缺血而威胁患者健康及安全[1]。重建血运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式,但部分患者因不具备血运重建条件,故而无法开展血运重建治疗,针对该类患者则需及时开展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病情中同样可发挥积极作用。本次研究就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63.2±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平均(1.6±0.3)年;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7-77岁,平均(62.9±4.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年,平均(1.9±0.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行常规干预,适当予以患者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制定运动方式。运动方式的制定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可通过坐位脚踏车、功率自行车等器械来开展运动,达到围绕整个躯体运动的效果。第二,设置运动强度。运动强度的设置同样需要结合患者情况,以患者最大心理承受情况为依据制定运动负荷数据,起初可将运动强度设置为60%,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运动强度,每次可增加5%,每两周可增加一次。第三,设置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的设置同样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起初阶段可设置为每天30min,然后以患者接受成功度适当增加运动时长,每次可增加5min,最高增加至每天60min。第四,制定运动频率。运动频率的设定需要以患者初始体质情况、锻炼情况为依据进行设定,若患者恢复较好,则可将运动频率设定个为每周5-6d,若患者恢复情况不理想,则可将运动频率设定为每周3-4d;但需注意,患者每周运动频率均不应低于3d。第五,运动注意事项。在患者开展运动训练时,医护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包括运动前需先进行热身运动,运动结束后需进行放松运动,运动期间需以远程心电遥测系统检测患者心率情况,及时掌握患者心率变化情况;此外,还需叮嘱患者若有胸闷气短、头晕、脸色苍白、呼吸不畅等现象发生则需立即停止运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1.3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心功能采用静息状态下心脏彩超结果
为标准进行评估,包括左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积分(WMS),其中WMS总积分为15分,分值越低表示心功能越好。生活质量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0-105分,评分为反向评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2)统计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0.0处理,定量资料t检验,分类资料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各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png)
3讨论
冠心病主要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液循环障碍,进而所引发的心肌缺血状况,可对患者正常生理活动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高发态势,冠心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及时开展治疗非常必要。血运重建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是以人为干预的方式开通闭塞、狭窄的血管,该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病情中可发挥积极作用[3]。但对于部分不具备血运重建条件的患者来说,则需要及时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是未行血运重建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在改善患者病情可发挥一定积极作用。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近年来,也逐渐在心内科患者中得到广泛使用,该治疗方式能够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通过评估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合患者个体差异,指导患者以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进行锻炼,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此外,做好对患者运动注意事项的指导与关注,还能尽可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中作用积极。
总而言之,针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效果理想,有利于患者心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玄祖, 罗太阳, 戴天医,等. 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 10(03):107-108+111.
[2]王益民, 马琦, 梁冰,等. 完全血运重建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刊, 2019, 046(011):75-79.
[3]刘永政, 张双, 王楠,等. 个体化运动康复治疗对未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康复, 2019, 034(005):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