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整本阅读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范启会
[导读] 温儒敏教授说:“高考语文会让15%的人做不完题。

        范启会
        四川省泸州市泸天化小学   646000    
         
        一、研究缘由
        温儒敏教授说:“高考语文会让15%的人做不完题。”作为语文教材总主编的话,绝对不是随口说说。再看教育部条文,从小学就要求孩子们进行大量课外阅读,明文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至此,从小学阶段就“必须大量阅读”这一宗旨植根教育者之心。
        可深入调查,不难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孩子们又有多少是能主动阅读,会阅读的呢?他们要么不会看书,要么看些短小的娱乐性质的书籍。若要他们看那些有内涵的文学价值高整本的书,对他们来说就兴趣缺缺了。可如果只是看一些零碎的文字,却不会看一整本的书或没有耐心看完成本的书籍,那将来怎有能力看完高考几千亦或近万字的试卷要求呢?因此“大量阅读”对我们这些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来说真的不尽人意!
        为此,小学阶段特别是高段语文教会孩子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就值得我们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深入探究并努力践行。
         只有孩子们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爱上阅读,才能整合自己的时间拼命阅读,自然就能达到“大量阅读”的要求。因此我确立了“小学高段整本阅读的策略探究”这一课题,期待通过尝试、探索,能让孩子们掌握阅读方法,走进书海世界。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调查分析“整本阅读”学习中师生存在的各种疑惑,研究“整本阅读”的有效方式,形成教学的策略。
        2.通过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阅读的能力,探索总结出一套让“整本阅读”学习具有实效性的方法,使小学高段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具有实效性,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
        三、得出的主要成果
        我们首先在年级组组建了阅读教学团队,形成阅读探究的合力氛围;利用观看网络视频上的专家引领,促进了老师领悟方法;在参加课程培训中,我们推陈出新,形成教学意识;在教研探讨时,互动交流,促进了提升;在教学示范中,观摩感悟,锤炼了教法。在探究中得出了一些方法。
         (一)首先教给学生总的读书方法
         1.看封面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首先快速看封面,提取有用信息,如书名、主人翁、出版社、作者等。
        2.看目录
        根据目录了解整本书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大胆猜测可能发生的故事,看看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些章节。
        3.看插图
        一本书中一般都有许多精彩、有趣的、经典的插图,他们都是特殊的文字,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大胆猜测他们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然后在书中找到相应的文字,印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关联内容
        一本书前后一般都有联系,我们读的时候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想,去推测故事的发展,然后到书中去印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去发现文章前后的联系,去关注那些伏笔、铺垫、烘托、过渡的切入点等等,这样,文章脉络更清晰。
        5.同整内容
        一本书中往往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对比着读,找出相同点在哪里。这样故事情节更清楚。
        6.辩证思维
        我们读一整本书的时候,要带着辩证思想去读,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读、去想。
        7.分层阅读
        阅读要有层次性,如初读了解大概,细读体会精妙,研读感悟深邃;在读前质疑,在读中释疑,边读边质疑边释疑。
        8.方法多样
        阅读方法要多样性,如扫读,浏览读,跳读,精读;默读,情不自禁地有声地感情朗读等。
        9.了解作者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生平事迹,还可以先阅读书的“序”“前言”或“引言”。
        (二)引领学生共读一本书,实例感悟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以《5月35日》这本书为阅读范本,老师先带着孩子们把学到的读书方法,一起共读这本书。
         1.提取有用信息
        (1)看封面
         让学生拿到《5月35日》这本书,快速看书的封面,你会提取到哪些有用信息?
        ①有书名:《5月35日》
        ②有插图:本书插图上有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马背上的小男孩,抱着他的就是他的叔叔,叫林格尔特。外国人的名字真长,真难读,我们要多读几遍。
        ③有出版社,还有作者,本书上面还有作者的头像。
        (2)看目录
        ①根据目录了解整本书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大胆猜测可能发生些什么样的故事。
        ②仔细看目录可以发现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与生活联系,看看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些章节。如,你一定对“懒人国”“自由城”感兴趣。


        (3)看插图
        插图是特殊的文字。《5月35日》这本书中就有许多插图,让我们去去仔细观察,去猜测它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在书中去印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分层阅读
        (1)初读感受
        ①初次与书见面的感受,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写下来。如,拿到《5月35日》这本书,看了封面后,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这时说出你对这本书的看法想到了哪个词?
        ②看了目录后你又有何想法?如,从书名和目录的“今天是5月35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本书真特别,我们难免不会质疑:5月不是只有31天吗?为什么是35天呢?有了这些疑惑,我们就会带着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这些都是我们与这本书初次见面的感受,这时,我们又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初读感受”。
        ③一般我们大致扫读或浏览了一本书,也会有初读的感受,我们也要用一定的词或语言来概括此时的感受,相信此时你心中的那个词一定有了变化。
        (2)细读感悟
        细读也可以说是精读,慢慢地读。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疑问、猜测或把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再次仔细地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关联、同整故事内容。
        ①关联内容
        如《5月35日》中读到“南太平洋”这一章节,我们就要把前面看到的故事情节关联到一起;看到主人公写好作文这章节时,就要联系前文想为什么要写作文,写完作文后故事就结束了吗?主人公由现实世界到幻想世界两个世界的穿越之门的描写有何作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整合一本书的内容。
        ②同整内容
        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章节有相同的地方,那我们就要把这些章节挑出来连起来读,把相同之处找出来。如“懒人国”和“自由城”这两章就有相同之处,我们应该把它们找出来,同整相同信息,这样故事情节就会更清楚。当然,这两章也有不同之处,我们一定要在对比中去阅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内容。
        ③辩证思维
        我们要带着辩证思维去读一本书,读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读、去想,去辨析,去思索。这样才是一个有思维的读者。
        当我们细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又想一想,此时自己又有何独特的感受呢?请用一个词把自己此时最真实的感受概括出来。
        (三)放手实战,强调阅读习惯
        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读一整本书的方法后,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试试这些方法适不适用。这是,老师还要强调几点阅读习惯。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学会一边读一边勾画好词佳句,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随手把一些感受批注在书的旁边。
        2.读完一本书,养成归纳的习惯。整本书属于哪一类,整本书讲的什么内容,哪些章节最有趣、写得最好,书中有没有经典名句,作者的写作特色有哪些,读了这本书,自己有何收获有何启发?诸如此类想法不胜枚举,再次在自己的摘抄本上把这些感悟哪怕三五几句写下来都好。
        3.写读后感或梗概是最好的呈现自己对所读书的感悟的方法之一。可以纯文字性,也可以图文并茂地呈现。可以把摘抄进行运用,可以谈自己的见解,可以仿写某一章节某一点面等等。
        4.当然,还可以让富有创意的学生把自己读过的感兴趣的书改编成剧本,或选某个章节进行创编故事,再不济向身边的人把所读的内容讲给他们听,请听众评价评价也不失为好方法。
        (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阅读实践
        光说不练假把式。放手让孩子们到书海中去遨游,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老师要建立各种激励机制。
        1.对优秀的阅读作品,进行评比和给以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对学生的整本阅读随时进行检查,加强管理,促进学生们的阅读常态化和规范化。
        3.开展讲故事等活动,使不动的文字变得质感起来,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四、取得的主要效果
        小学高段整本阅读的策略探究,不是单一读一本书。经过一年的阅读策略探究,在各方资源的开发利用下,我们有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们爱上了阅读,手边一本书时刻相伴,做到了一有零碎时间就在潜心阅读,除了教材中“快乐书吧”中出示的书目,许多同学们还彼此分享书本,读了好多有文学价值的课外书。
        2.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相当于掌握了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从而阅读速度得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所加强,好词佳句积累了不少,就连习作都有所进步,还有些孩子写出优秀作文投稿被录用。
        3.有些学生还能创造行地再阅读。如,对阅读的内容在课间讨论交流,对书中精彩部分进行表演,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讲给别人听。
        4.学生们从阅读习惯到思维到记忆到生活甚至各学科的整合,都相得益彰。因为爱上了阅读,学生们的许多坏习惯都得到了改正,就连课间打架争吵的事都少得很了,若遇到学生有思想问题也比以前好纠正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班上爱读书的孩子谈吐气质都要优越于他人,感受到读书的好处,孩子们之间也无形中在传导阅读,多读书真的能令人快速成长起来啊。
        作家杨绛说“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我们老师若对学生根植每天阅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理念,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必会使学生的生命课堂更精彩,让学生阅读思维在各大名家作品里落地开花吧。  
        五、研究困惑与思考
        1.现在的纸质课外书特贵又重,势必加重学生经济及书包负担。
        2.电纸书方便,但不自觉地孩子又会趁机玩电子产品,沉迷网络,伤害视力又伤害身心健康。
        我们将继续探究更好更有利学生身心发展地阅读策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