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8811977XXXX006X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建筑结构会承受较大荷载,如果稳定性与抗震性能无法满足国家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很容易出现坍塌或者是位移等多种安全问题。建筑结构设计可更好地保证建筑整体结构的性能与功能稳定,为此,设计工作人员要对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予以合理选择,并结合具体状况考虑多种因素,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增强建筑物抗震性能与稳定性能,使得建筑物利用价值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加强对策
引言
建筑设计院开展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包含多个施工工序,施工任务量较大,所应用到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具有复杂性,建筑内部的地梁、钢筋锚固及伸缩缝等多个施工工序均容易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应该将以上工序所应用到的实质性施工技术作为重点,进而研讨相应的对策,以处理好这些施工工序常见的技术性问题,保障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1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阐释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秀性主要通过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美观性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一般来讲,需借助设计各环节与因素保证建筑物功能的合理有序,增强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结构设计中一般要遵循建筑设计,不应对建筑设计产生影响,且尽量与建筑功能需求相适应。另外,结构设计应处于建筑设计能够实现的范围,对安全加以把控,实现结构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目标。要想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实用与安全,就必须明确设计的基本原则。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建筑项目初房屋设计时出现设计偏差
在建筑项目施工启动前,设计师应重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实地考察,对建筑项目前期考察不到位会直接导致建筑不达标,造成不可避免的问题和无法估量的后果。在前期实地考察中首先要了解施工项目当地的地质特点、考虑当地的土地负荷质量、考察建筑项目当地周边的建筑物特点、观察当地的地质情况是否复杂,根据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后才可科学地进行地基设计。如设计时土地质量考虑不科学,会影响地基的设计;同时地质复杂,考虑不全面也会对建筑质量有影响,因此在基础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荷载的取值是否合理。我国房屋结构大多采用多层结构建筑,在对钢筋混凝土的多层结构建筑设计时一般会采用柱下独基。在柱下独基设计过程中,如果对外部的负荷取值采用和基础没有联系的方法,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注意该方面的问题。
2.2建筑部分的框架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房屋建筑框架设计中,框架的竖向和横向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较多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建筑物的横向框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忽略竖向设计的问题,因此在该方面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竖向设计的认识。在该方面设计时,设计人员若忽略了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对于建筑物的竖向冲击力,将导致建筑中的跨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配置不合理。其次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由于工作的疏漏失误,把六度设防当作不设防,更为了便捷操作受力分析,在计算承重柱切面高度设计时故意压低数值,使承重柱进行切面高度设计时出现误差,一旦出现自然地质灾害,建筑房屋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坍塌、断面现象,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个别设计人员进行框架设计时把连续梁当作单梁进行整体施工设计,该问题主要体现在阳台的设计,因为阳台本身对于整体承重能力的要求较低,设计人员对于阳台设计的承重能力不重视,为了方便操作,在房屋的连续梁设计时就会把阳台设计为单梁设计,再加上阳台长年暴露在外,受到风雨及温度的环境影响,就使阳台的承重能力下降,导致单梁设计出现安全问题。
3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对策探析
3.1科学合理选型
针对建筑结构及使用功能要求,要做好规范化选型,有效提升后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对项目施工建设成本进行优化,提高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到混合结构对于墙体受力作用具有较高依赖性,其施工灵活性不足,对建筑项目使用功能形成较多限制。在7~12楼层范围中可以设定框架结构,增设抗震剪力墙。依照施工现状,对横截面及配筋比例进行规范化调控,使结构形心与质心的偏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这能减少施工材料应用,还能提升建筑项目综合抗震性能。相关设计部门要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转变传统设计理念,强化设计人员规范化的设计意识,对建筑结构规范化选型,提高设计成效。
3.2结构缝的规范化设置
在外部要素影响下,建筑主体结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引发较多质量问题,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预留变形缝结构,以此提升建筑物的抗外力作用。设计领域常用的变形缝主要有下沉缝、收缩缝及防震缝。收缩缝针对的是在自然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差的影响下,建筑物出现的变形问题。在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中应补充竖缝,对地上建筑部分要用多个竖缝,并依照不同功能特征合理划分,比如对外墙、承重墙、天花板等应用结构件进行间隔,此类方法可以抵御外力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作用。下沉缝针对的是随着建筑物高度不断升高,建筑地基承受更大的物理负荷,导致的建筑物整体下沉的问题。建筑物的各类不均匀下沉问题均是严重的质量问题,对此类问题进行控制要在建筑结构中预设下沉缝,促使建筑项目整体负荷在不同承重基础上均匀分布。防震缝的设置是为了积极应对较大的地质灾害,将建筑物划分为多个组成部分,使各部分独立承受地震侵袭的能力有效提升。防震缝能调节建筑物在地震的震动中波动的幅度,有效降低破坏作用。
3.3提高计算精度
建筑结构设计对计算精确度提出了较高要求,提高计算精度能有效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性。在承载力相关参数值计算中,要注重对施工现场勘查资料进行分析,对各项分项参数集中参考。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某项系数产生变化,均要乘以各自组合及分项系数。如果要对永久荷载力等进行调控,要注重及时转化重组荷载力,之后展开有效对比,提高计算精确性。在承载力计算中,要注重选取科学化计算方法,合理应用力学模型计算法,对应变、位移结果进行规范化转化。在初期计算中,设计人员还要做好各项准备操作,对基础与地基作用合理模拟。对接触面位置、接触单元规范化设定,降低荷载产生的多项影响,促使变形值与理论数值更为接近,提高建筑承载力计算结果精确度。
3.4绘制设计图纸
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要注重做好工程耐久性及特殊施工环境下耐久性各项基础理论研究,拟定技术规范、法律规定、监督措施。科学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对土建工程评估与检测要注重建立完善的从业资质认证与监管体制。优化结构工程应用阶段维护与监测机制,强调结构耐久性与应用寿命。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做好从业人员及从业机构资质认定,建立完善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管理体制,掌握更多先进技术,保障各环节的科学化管理有效结合,提高结构设计耐久性水准。做好图纸设计的精细化管理,设计文件审核实施以后,设计部门要和施工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纠正施工措施,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核对,予以改正。
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建设单位要加强对结构设计的重视,对建筑工程类型合理划分,判定项目建设用途及施工环境,合理应用各项技术,优化项目设计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明军.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砖瓦世界,2019(24):37.
[2]伍艳芳.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754.
[3]沈咸君.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