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下   作者:巨科 刘伟
[导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相关施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宝鸡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巨科      721000
宝鸡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刘伟      721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也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方面的相关施工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难点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水平,减少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建筑工程的良好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必须探讨的热点问题。为此,本文将以厦门某建筑施工项目为例首先对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进行分析,进一步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准备工作以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为广大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房建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引言
        对于房建工程而言,混凝土浇筑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提升施工的综合质量,工作人员就需要做好细节管理,因为这一环节的实际效果将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若有任何部分处理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裂缝出现,导致建筑质量下滑。因此,相关人员理应对此提高重视度,采取合理措施,提升技术的规范性,为后期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
        简单来说,混凝土浇筑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水泥的胶合作用将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并将这种混合物倒入既定的模具中,以追求结实耐用并且成本降低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人力一层层水泥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可以完成传统上较难完成的形态,并且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的付出,工人只需要在施工前确定好想要的结构形态,并制定好相应的建筑模型后,就可以进行浇筑工作,有效的缩短了整个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升了我国建筑的结构强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之中。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本方法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提升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和效率。而从宏观层面上,探析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全面浇筑、分段浇筑及斜面浇筑等常规方法出发,从大体的施工类型,明确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特质,进而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和方向。
        2.1全面浇筑
        通常来讲,全面浇筑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简单、技术含量要求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实际的浇筑施工中,主要遵循“由下而上”的浇筑顺序,即在完成首层浇筑作业后,进行次层浇筑作业。假如首层浇筑质量较低,则需要实行连续性的浇筑操作,以此提升浇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浇筑作业的有序进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要想切实提升或保障浇筑施工的作业品质,还需要确保结构平面不能超过标准的施工范围,并遵循“由短到长”的浇筑方向,进行浇筑施工。假如浇筑距离较大,可将浇筑作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两段浇筑,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浇筑,随后再在中央位置进行“中央浇筑”,从而提升浇筑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分段分层浇筑
        对于少部分工程项目来说,结构浇筑的强度相对偏大,但工期时间极为有限,此时就可以尝试采取分段分层的浇筑方式。在施工工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从底部结构入手,等到其中一部分完成之后,再开展第二层浇筑工作,以此类推,逐步完成浇筑。通常而言,这一方法更多会在一些厚度相对偏低,但结构较长且面积非常大的施工项目中。



        2.3斜面分层浇筑
        对于斜面分层浇筑来说,通常主要会在一些结构长度较大的项目之中,整个浇筑工作必须做到一次到顶,同时还要一边浇筑一边振捣。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先从底部结构入手,逐步上升,以此能够有效防止结构裂缝出现,促使浇筑工作的综合质量有所提升。通常来说,之所以会有裂缝出现,主要原因便是温度变化过快,亦或者出现了水化热反应。所以,在浇筑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选择一些综合性能较强的水泥,并在里面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促使其抗裂性能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对浇筑工作的厚度予以控制,使得浇筑面和散热面有所扩大,大幅度降低温度裂缝出现的概率。
        3.房建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管理
        3.1含水量控制
        在工程结构浇筑的时候,混凝土的表面位置时常会有泌水的情况出现,此时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完全清理干净。为了提升施工项目的综合效果,工作人员自然需要对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予以有效控制,加强水料比计算,以防由于含水量超出预期,使得混合料质量有所下滑。不仅如此,在进行混凝土拌制的时候,降温管理同样不能忽视,确保温度变化能够长时间处在合理的范围之中。
        3.2搅拌工作
        工作人员应当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的骨料配合比,所有应用的外加剂质量都要达标,而搅拌和浇筑的时间则不能太长,以防由于空气凝结度方面的问题,使得施工质量有所下滑。若是在搅拌的时候,外部为阴雨天气,亦或者混合料内部的含水量出现了明显变化,此时就要立刻停止浇筑,对含水量数值予以全面检测,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水液和骨料之间的占比。为了能够提升混凝土的综合质量,工作人员可以适当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但整体用量应当足够合理,误差不能超过总体数值的5%。在正式搅拌的时候,外加剂的融入应当足够均匀,促使混凝土的均质性有所提高。
        4.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策略
        4.1基础浇筑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特征及特点,明确不同建筑浇筑的要求和类别,并对浇筑技术进行分析。通常来讲,根据施工形态的不同,可将浇筑技术划分为条形、大体积和阶梯状等3种类型。而根据施工要求和特征,可又可将其划分为全面浇筑、阶段浇筑和斜坡浇筑等3种常规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采用相应的浇筑技术和方法。譬如在大体积浇筑时,施工人员可用全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筑施工作业,确保相邻阶层之间的紧密结合,确保不会出现任何缝隙。而为保障浇筑施工的有序性和完整性,施工人员可设置相应的“浇带”,以此防治混凝土冷缩后出现过度膨胀和收缩等问题。
        4.2位置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和注意钢筋的位置,明确钢筋架构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如果钢筋位置出现偏差或错误,应采用相对科学的举措来矫正,从而确保浇筑结构的稳定和牢固。此外,由于建筑主梁分布着密度较高的钢筋,所以在浇筑该部分时,需要格外的细致和严格,不能出现任何的不规范、不科学的操作行为,尤其不能在不明确钢筋位置的情况下开展浇筑作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钢筋在混凝土浇筑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浇筑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于建筑物方面的需求也有了较大提升。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一直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其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整体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影响了项目的综合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就需要充分把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点,对其中的核心环节予以明确,加强细节部分控制,做好分析工作,选择最为合理的措施展开优化。如此一来,工程项目的整体水平就会达到更高层次,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进而为人们创设优良的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海龙.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3):31.
[2]李军涛1.解析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名城绘,2018,000(006):P.142-143.
[3]张飞.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3):582-5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