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桂华
四川省荣县旭阳镇东街小学校643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几个板块的内容,而图形与几何在小学数学的课程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图形和几何的学习,需要同学们树立良好的空间观念,能够通过思维建立起对图形的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实物形状,或者通过实物联想到几何图形,这都是良好的空间观念基于思维活动上的转化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空间观念,以便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高效学习,提升学生的抽象力与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有效路径
引言:学习和图形与几何,把学习中的相关知识与学习方法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开展图形与几何学习的目标之一。良好的空间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提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
现代教学资源的不断提供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致使当前很多教学活动的展开,会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多媒体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推进与实践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展示课程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板书设计,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准备,同时提升了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基于设备进行内容展示,使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动与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几何图形以多样的方式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例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会认识图形,对多样的图形进行分一分,我们对于事物的分类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区分的,或是颜色,或是长短,或是大小,这都是图形的外在属性,通过最基本的认知得出的认识。图形有平面图形,还有立体图形。在正式进入图形的认识中,我们会了解一些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那么如何进行立体图形的区分呢,这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掌握不同的几何体的区别。在这里,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3D立体图形展示,让图形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旋转展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角度的图形视图的不同,提供给学生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升对物体的认知与想象力,认识到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培养良好的空间感,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在观察与量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对于实际物体的认知的熟悉,观念是思维能力的一种,思维的建立又是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反应,所以建立空间观念,也要对几何图形的实际物体进行认知,在进一步的接触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近距离的观察中来熟悉图形的形状,并通过动手量一量、画一画的方式加深思维认识,从思维层面建立起形象化的物体结构,并转化为空间观念。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工具,帮助学生认识物体,把握物体的结构,从不同的几何体中完成空间观念的培养。
例如:在二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有观察课,要求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与特性。
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工具,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规整的几何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来认识图形,看看有什么不同,并进行记录,观察不同物体的特点。同时教师也要展示其他形状的物体图形,让学生进行认识,如茶壶、药箱、灯管等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并可以进行接触,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同时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往桌子中间摆放一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描画,然后量一量长度上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在课程的最后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与分享,在大家的分享中,加深感受,认识到通过观察、接触、描画这些步骤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空间观念,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结合实际生活强化空间立体感
我们知道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从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关于代数与几何图形的问题的整合,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纳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而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的内容也涉及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的问题,所以教学活动中展开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还是要结合实际生活来介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空间,提升生活实践能力,所以反过来结合实践生活可以强化学生的空间立体感,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作用于数学学习。
例如:生活中有很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几何图形的问题,如小区里有一片空地,是一个直径为12米的圆形空地,物业决定在空地的中央修建一个半径为4米的喷水池,其余部分再铺设成水泥地,求水泥地的面积。如果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扩展的话,还可以设问在喷水池的周围每隔1米放上一盆花,最多能放几盆,这是拓展性的习题练习,学生要是想要解答此题,就要动手画一画题中的图形,良好的空间观念,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一个规范的作图。作图能力也是数学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大部分的几何图形习题不会直接帮助你给出所示图形,而是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思维认识,进行作图,正确的作图有利于问题的解答。同时反作用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这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要更好的从实际生活出发,来应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应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数学能力,推动空间观念的建立。
结束语:
以上内容从几何图形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不管是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工具,还是从近距离的观察实物中接触几何图形,通过对其量一量、画一画的方式,加深思维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另外还可以结合实践活动提升空间观念。从其他层面来说,教师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创新几何图形的教学活动设计环节,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抽象力,并不断转化为空间观念,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景.强化操作感知 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方法探索[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1):.
[2]李栋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C].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第十八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暨“数学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空间观念”主题专场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