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周
广东省阳西县新圩初级中学,广东 阳西 529827
摘要:深度学习是一个新颖的观念,其核心思想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以及琦背后内涵,有能力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由于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着极大的推动提高作用,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成为了当下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本文讨论了初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并从课前引入和练习辅助教学两方面探讨了实现有效深度学习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 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吃力,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然而事实上,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点设置并没有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错误认知和错误方法导致了学数学吃力。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观念提出后,深度学习的能力进入了教师的视野。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融会贯通知识,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逐渐提上了日程。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初中为提高升学率,盲目增加学生的课业量。以数学为例,教师在课上为完成教学进度加快讲课速度,课后大量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然而在这样的高压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消化所学的知识,更过的是尽量记忆数学公式,再套用到数学作业题目中。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结构毫无概念,对于数学思维思想也缺少认知,这样的结果与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深度学习教学理念
1.深度学习定义
深度学习对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深度理解所学知识,主动地去学习获取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有批判性思维,能够调用自己的知识贮备,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的学习过程。从而,深度学习更加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结构的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丰富自己之前构建的知识体系,新学知识与旧知识融会贯通,进而高效率地学习。显然,深度学习教学模式与当前倡导的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针对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广泛探究与实施也是大势所趋。
2.初中数学实施深度教学的注意事项
由于初中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在多数情况下停留在浅层学习的状态,即机械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每章知识点之间独立记忆,通过刷题来巩固所学知识等。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少有学生能够自主摸索出深度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自身理解深度学习的理念之后重新设计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时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主动理解与批判接受、激活经验与建构新知、知识整合与深层加工、把握本质与渗透思想、有效迁移与问题解决。教师可以从这几点分别着手,考虑如何进行深度教学。
三、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途径探索
1. 联系生活,夯实深度学习的基础
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的高效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而解决问题。因此,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并加以运用是深度学习的基础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入相关知识点的“前科学概念”,即日常概念,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了与日常相关基本印象后再进行抽象的知识点讲解。数学定理性质的严格逻辑证明固然重要,然是在初中阶段,脱离了主观感受的纯粹的定理证明往往是枯燥和难以理解的,在学生从主观上认同理解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后,相应的数学教学也会进展的更加顺利。比如,在教师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时,就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作为课前导入;举吊车、钢塔等建筑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再举衣架等物品的例子让学生先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学生已经接受认可了相关知识点的前科学概念后,教师便可以正式开始课堂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推动课程进度,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相关事物时不断强化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 关注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升入初中后,数学学科的难度逐渐升高,许多学生尚不具备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对于数学的认知还停留在“套公式解题”的阶段,因此在学习时便容易感到吃力。若教师不及时进行调整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传授数学思维为主要授课途径,尽量弱化学生对于公式的依赖,让学生学会独立推导公式和结论,坚决杜绝盲目刷题的现象。
初中阶段,课下的练习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部分老师通过布置大量作业来强化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压力繁重,效果也不甚明显。课后练习是必要的,但是教师要正确布置练习任务,才能事半功倍。顺从数学学科的解题思想来布置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案。现在多数练习册都按照课本的知识结构划分习题章节,这种习题分类方式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当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已经相对熟练时,这样练习就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了。为解决这一点,教师可以自己对习题进行分类,将解题思想相近的题目组合到一起让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方法迁移能力。比如在练习课上,教师可以讲解一至两道例题,然后在布置解题方法类似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并提醒学生体会例题中的解题思想,并将方法迁移至新的题目中。如果学生程度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来讲解题目,这样一来,学生在给他人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会更加清晰,对于数学思维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触发深度学习的模式。
总结:
总之,深度教学是通过课上课下结合,帮助学生脱离对于知识点碎片化的短期记忆,建立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富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真正学懂数学,而不是停留在对于数学的浅层认知上。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惰性的被动学习,要想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深度思考,还需教师长期的努力。不断改进课堂内容和课后练习内容,将学生的被动化为主动,从而建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迟伟志.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83-84.
[2]王暖云.初中数学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61-62.
[3]黄贻鹊.激趣情景课堂 开启学习智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学苑教育,2020(08):50.
[4]王新华.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2020(0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