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
商丘市回民中学 476000
摘要: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对于社会的建设、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高中阶段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阶段,针对于此,我国需要积极进行政策落实,不断完善高中教育改革,以此来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而核心素养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其要求教师要注重系统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于社会生活之中,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基于此,教学人员应该予以重视,充分借助语文等人文类学科进行综合素质的渗透教学。而本文首先叙述核心素养的内容,随后详细阐释核心素养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
引言:古诗词一直是我国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有积极意义。而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支持下,教师需要注重古诗词教学内容同学生个人成长的联系,积极提炼古诗词的深层内涵,借助古诗词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人的精神风貌。对此,教师要摒弃成绩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教育的育人价值,不能实行唯分数论。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应有的人文气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养是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而产生的新概念,是传统“素养”观念的一部分。“核心素养”指的是素养当中的关键部分,对于我国的现代化教学事业来说,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的根本教学理念。其要求学生除专业成绩达标之外,还要使得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个人修养、自我学习发展能力得到发展。而高中教育作为教学的关键阶段,其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必不可少。其中,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十分关键。根据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掌握语文的相关词句知识时,还应该在人文素养、修身养性、道德理念方面也应该充分受到语文学科的熏陶,提升个人魅力和气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成长[1]。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深入诗词文化,注重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优秀瑰宝,是提高民族自信感、自豪感的关键。而语文作为深化文化内涵的重要学科,也能够承担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充分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对此,教师应该发挥引导性作用。
首先,需要积极加强古诗词文化常识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了解古代的文化状态,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通过深入诗词文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具有较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持久地保持动力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二)注重鉴赏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诗歌背诵和古文默写,其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对文化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感悟,体验诗人的创作情感。首先,教师应该突出古诗词中的意象,充分注重诗人的象征表现手法,利用象征手法向学生传达审美教育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并且,还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联系,将教学内容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突出古诗词的丰富性价值。其次,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的价值观。如李白诗中对自己人生放荡不羁的态度,以及屈原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借助种种不同主题的诗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三)注重古诗词的音律
古诗词是讲究声韵调的,大多数学生在朗读诗歌当中都能够感受到,但是又无法系统性的总结古诗词的美学特点。对此,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价值,普及一些古诗词的音韵调知识,让学生对诗律有简单基础的了解。通过这样的简单渗透,不光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还利于其古诗词创作,突出综合素质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古诗词运用能力,让学生主动叙述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内容,可以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情况,也利于学生进一步细致品味古诗词字句之间的韵味和魅力[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凝结着古代先贤的核心思想。正是由于古诗词的流传,才得以让今人看到当年诗人的生活情境和人生心态,一方面能够为学习者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方便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的社会风貌。对此,教师应该予以重视,以综合素质教育理念为纲,不断落实现代化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艳.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000(014):51-52.
[2]陈国花.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00(033):211.
[3]何秀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000(023):244.
[4]熊瑜.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9(14):0018-0018.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研究》(JCJY20011407)研究成果